缩略图

基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几点思考

作者

甘友芳

德令哈市柴达木路小学 青海省海西州 817099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文化内涵深厚等优势,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拓展思维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面临诸多困境,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具有多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相较于单篇课文,整本书内容丰富、逻辑连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知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到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比如阅读历史题材的整本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形成对历史较为全面的认知,而不仅仅是碎片化的知识点。

它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这一系列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推理小说时,学生要跟随作者的思路,对各种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面对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生需要批判性地思考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激发创造性思维。

整本书阅读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单篇课文篇幅较短,难以让学生沉浸其中,而整本书阅读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会逐渐养成持续阅读、深度阅读的习惯,并且随着阅读体验的不断丰富,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愈发浓厚,这种习惯和兴趣将伴随学生一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整本书阅读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人性美好、家国情怀等,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虽逐渐受到关注,但实际教学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阅读资源的选择来看,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部分教师选书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给低年级学生推荐篇幅过长、文字晦涩的经典名著,学生读不懂,自然提不起兴趣;而给高年级学生提供过于简单幼稚的读物,又无法满足他们知识拓展和思维提升的需求。同时,市场上阅读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底蕴的书籍充斥其中,若教师不加甄别就引入课堂,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可能误导学生。

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落后。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机械拆解和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在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时,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分析情节、人物,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导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缺乏热情。

阅读时间难以保障也是一大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学校课程安排紧凑,很难抽出专门且充足的时间用于整本书阅读。即使有阅读课,也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学生只能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阅读,难以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此外,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过程、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难以有效激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优化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可从多方面着手改进。

选书环节需严格把关。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偏好,为不同学段的学生精准选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思维形象,可选图文并茂、情节简单的绘本和童话,如《爱心树》《小猪唏哩呼噜》,激发阅读兴趣;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理解能力,可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像《小王子》《青铜葵花》,拓宽阅读视野。同时,要确保书籍内容积极健康、富有文化内涵,传递正确价值观。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引入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好词佳句,锻炼表达与倾听能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化身书中人物,亲身体验情节,加深对人物和作品的理解;设置问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针对书中内容提出问题、合作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绿野仙踪》时,让学生探讨多萝西的成长历程,激发深度思考。

保障阅读时间至关重要。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每周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静心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如午休、课间,养成每日阅读习惯。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在家中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减少电子设备干扰,与孩子共读,给予陪伴与鼓励。

完善评价机制不可或缺。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阅读结果,更重视阅读过程。评价内容包括阅读态度、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分析能力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阅读情况,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总结:优化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多方面发力。选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认知与兴趣精准选书,低年级选绘本童话,高年级选经典文学,且确保内容积极有内涵。教学方法上,摒弃讲授式,采用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互动性强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时间保障方面,学校设专门阅读课,教师引导利用课余时间,家长配合营造阅读氛围。评价机制要完善,构建多元体系,关注阅读过程与结果,综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如此多管齐下,能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建和. “读·思·达”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教学策略探析 [J]. 成才之 路 , 2025, (15): 133-136.

[2] 邱杉 . 浅论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策略——以《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16): 4-6.

[3] 郑妹燕.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 [J].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16):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