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马令勃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立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结合教学一线实践经验,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师发展等方面展开系统探讨,旨在为构建具有素养导向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操作策略。

一、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转向分析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教学提升学生体能、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格与审美意识。运动能力关注技能掌握与身体素质发展;健康行为强调科学锻炼与积极生活方式;体育品格涵盖规则意识、合作精神与意志品质;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美与团队协作之美。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学不再仅限体能训练,而注重学生在运动中的认知理解、情感体验与行为习惯养成。教师角色亦应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素养培育者,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动、合作、坚持与情绪调节,构建全面育人的体育课堂。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分析

尽管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仍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教学目标导向狭隘,仍以掌握动作技能和达标测试为主要目的,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也往往只关注数量性指标如跳远成绩、跑步速度等,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系统考察。其次,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内容多依赖传统项目,如立定跳远、跑步、跳绳等,缺乏趣味性与探究性,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此外,教学方法单一,大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课堂结构固定、节奏呆板,难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两极分化”问题。再者,课堂管理重控制轻引导,学生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难以形成内在动机和自主参与意识,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滞后,部分教师缺乏对核心素养理念的系统理解,课程开发能力与课堂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素养导向下的教学任务。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观念更新滞后、制度保障不足、课程资源匮乏与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亟需从教学策略层面寻求突破路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育人实效。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质量小学体育课堂需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教师五个维度统筹推进。首先,在教学目标层面,要将“运动技能 + 健康知识 + 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目标结构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不仅训练技能,还引导学生分析跳绳对心肺功能的促进作用,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鼓励与帮助,培养积极情感与合作意识。其次,在内容设计方面,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需求,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引入趣味性游戏、民族传统体育、情景模拟活动、生活化体育等多元内容,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体验感。例如开展“校园定向运动”“趣味接力赛”“创意体操编排”等活动,融知识性、挑战性与合作性于一体。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应倡导探究式、合作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减少机械重复练习,增加任务驱动与项目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如何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如何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反思建构知识。第四,教学评价应走向多元与发展并重的方向,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努力过程、合作表现与情感变化,强调成长性与激励性。如通过运动日志、技能成长记录册、体育小组汇报展示等方式记录与反馈学生的体育成长轨迹。第五,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应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开发与课堂调控能力,同时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与适应性。

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体育教学应聚焦课程融合、智慧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应推进“体育 +”课程模式,实现与科学、语文等学科融合,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发展智慧体育,利用视频示范、数据跟踪与智能反馈平台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水平。课堂中应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赋予更多自主权与参与机会,让其成为学习的积极建构者。此外,还需在制度层面加强体育课程保障,完善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与考核机制。通过系统推进与持续创新,打造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体育课堂,促进身心健康与全面素养同步提升。

五、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与实践路径。小学体育不应仅停留于“教技能”“练身体”的层面,更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尊重、合作、坚强和审美,实现体能发展与精神成长的双重目标。本文基于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目标优化、内容丰富、方法多元、评价创新与教师赋能等策略,强调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应持续加强课程整合、科技赋能与政策支持,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从“动起来”到“成长起来”的转变。通过构建高质量、富有内涵与生命力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在运动中培育素养,在合作中锤炼人格,在挑战中磨炼意志,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一生的健康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红霞 . 以快乐体育为导向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以足球教学为例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12):16-18.

[2]陆理俊.五育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 ),2024,(12):94-96.

[3] 李正康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实施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J]. 体育教学 ,2024,(S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