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郭佳
陕西神渭煤炭管道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渭南 714000
1 数字化转型与党建创新的时代背景
1.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企业治理模式,中央组织部《关于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党建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要求。在煤炭行业,管道运输作为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A 公司承担着千万吨级煤炭输送任务,但其传统党建模式存在三大矛盾:组织生活受管道沿线站点分散制约,127 个站点党员集中学习平均耗时 3.5 小时;党建数据碎片化,难以量化评估工作成效;党建与生产经营存在”两张皮”现象,管道巡检、应急处置等场景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1.2 互联网技术对党建工作的赋能价值。互联网技术为破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云计算技术可搭建统一党建平台,打破地理限制;大数据分析能精准把握党员思想动态;虚拟现实技术可重构党建教育场景。A 公司 2022 年试点数据显示,初步上线的”党建云”平台使沿线党员学习参与率从 65% 提升至 82% ,验证了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2A 煤炭管道运输公司党建与互联网融合的现实挑战
2.1 组织覆盖与活动开展的现实困境。A 公司管道沿线 127 个站点分布在 3省 12 市,最远站点相距 800 公里,传统集中学习模式存在”三难”:时间协调难(巡检班次与学习冲突)、人员集中难(70% 党员倒班作业)、效果保障难(单程通勤超 2 小时导致精力分散)。2021 年调研显示,基层党组织生活平均到会率仅 68% , 23% 的党员全年未参与集中学习。
2.2 党建数据整合与价值挖掘不足。公司党委下辖 18 个党支部,传统台账管理存在”三多三少”:纸质记录多、电子数据少;零散信息多、系统分析少;事后统计多、事前预警少。如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中,缺乏对党员在管道泄漏预警、能耗优化等场景中贡献度的量化数据,难以精准评估党建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3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技术壁垒。管道运输具有高自动化、实时监控的特点,但党建工作未能有效融入业务系统:应急抢修场景中,党员突击队调度仍依赖电话通知,平均响应时间达22 分钟;设备巡检中,党员责任区的隐患排查数据未与党建系统联通,无法形成”党建 + 安全”的闭环管理。
3 数字化转型下党建与互联网融合的实践路径
3.1 构建”三维一体”线上党建平台。全场景覆盖的云党建系统:A 公司联合华为开发”管道红链”党建平台,包含三大模块:组织生活模块:集成视频会议、电子签到、在线表决功能,支持管道站点”主会场 + 分会场”直播学习,偏远站点党员可通过 4G 终端参与。设置”弹性学习时段”,倒班党员可在班次结束后观看录播并完成答题,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长(2023 年数据显示,党员平均学习时长从2.1 小时/ 月提升至4.3 小时/ 月)。党员管理模块:建立党员数字档案,动态记录政治生日、培训经历、岗位建功等信息。开发”党员积分银行”,将参与管道巡检、技术创新等实绩转化为积分,季度排名前 10% 的党员自动纳入”先锋人才库”。互动交流模块:设置”管道先锋”论坛,党员可分享泄漏检测、能耗优化等经验,2023 年累计产生 127 条技术解决方案,其中38 条被纳入公司标准作业流程。数据驱动的党建决策系统:平台后端部署大数据分析引擎,构建”党建效能评估模型”:组织力指标:计算支部生活到会率、决议执行率等12 项指标,对连续两月低于 80% 的支部自动预警;党员活力指标:通过学习时长、积分贡献、业务建议采纳量等数据,生成党员活力雷达图,对活跃度后 20% 的党员自动推送帮扶计划;业务融合指标:对接 SCADA 管道监控系统,分析党员责任区的泄漏预警及时率、能耗降低率等生产数据,2023 年数据显示,党员责任区的关键指标较普通区域平均提升 15% 。
3.2 打造”党建 + 业务”数字化融合场景。应急抢修中的党建数字化调度。在管道泄漏等应急场景中,平台启动”红色响应”机制:系统自动定位泄漏点5 公里内的党员,生成”应急党员清单”;发送含泄漏参数的任务包至党员手机端,附历史处置案例库;现场党员通过AR 眼镜实时回传抢修画面,后台专家团队远程指导;抢修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党员应急表现报告》,作为评优依据。该机制使A 公司2023 年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8 分钟,较传统模式提升 64% 。
4 融合路径的保障机制
4.1 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A 公司投入 860 万元建设管道党建云数据中心,部署私有云平台,实现,管道沿线 5G 全覆盖,偏远站点通过卫星通信保障带宽;党建数据与生产数据物理隔离,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关键数据存证;建立 7×24 小时运维团队,确保平台可用性达 99.9% 。党建数字化制度建设,制定” 1+3+N′′ 制度体系,《党建数字化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平台使用规范;《线上组织生活实施细则》细化视频会议、在线表决等流程;《党建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数据采集、存储、使用权限;配套制定《数字化党建考核指标》,将平台使用率、数据质量等纳入支部书记绩效考核,权重占比15% 。
4.2 人才与文化协同保障。数字化党建人才培养,实施”双能型”人才培育计划:选拔35 名支部书记参加”数字化党建特训营”,课程包括云计算基础、数据可视化等;组建由党建专员、IT 工程师、业务骨干构成的 12 人数字化党建专班,负责场景设计与数据分析;开展”党建技术比武”,评选”数字化党建标兵”,2023 年已有27 名党员获得相关认证。开展”三个一”活动:每月评选”数字党建先锋”,表彰平台使用优秀个人;每季度发布《党建数字化发展白皮书》,公示各支部创新案例;每年举办”管道数字党建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技术,2023 年论坛促成与3 家能源企业的党建数据共享合作。
5 结束语
A 煤炭管道运输公司的实践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党建的时空限制、数据割裂等问题,实现组织建设的精准化、作用发挥的可视化、党建业务的一体化。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平台搭建 - 场景再造 - 制度保障”的系统设计,将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入党建工作全流程。
参考文献:
[1] 贵州电网:以“数字党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J].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党建政研会课题组. 企业文明,2023(10).
[2] 新时代企业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J]. 邹焘蔚 . 中外企业文化 ,2023(04).
作者简介:郭佳(1990.06-),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助理政工师职称;研究方向:国企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