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中的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研究

作者

祝东涛

36062219940714203X

引言

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电弧故障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故障类型。电弧故障一旦发生,不仅会对电气设备造成直接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电弧故障的检测与保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电气工程中的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有效的检测与保护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电弧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保障电气工程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电弧故障产生原理与特点

(一)电弧故障产生原理

电弧是一种典型的气体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电流通过空气或其他绝缘介质时。当电气回路中出现绝缘失效、导体老化、连接松动或机械损伤等情况时,就可能引发电弧故障。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电流在导体内部以稳定的方式传输,能量损耗较小。然而,在存在缺陷的回路中,故障点处的电阻显著增加,导致该区域局部能量密度急剧上升,形成高温和高能量密度的电弧。这种高阻抗故障使得电流路径发生改变,部分能量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释放,引发电弧的持续燃烧。电弧一旦形成,其核心温度可高达 5000C 以上,足以熔化金属材料并点燃周围可燃物,从而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火灾风险。从物理机制来看,电弧的产生源于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的加速与碰撞电离过程。当电场强度超过介质的击穿阈值时,自由电子获得足够能量撞击气体分子,使其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通道,为电流提供低阻抗通路。这一过程具有自持性和扩展性,使电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存在,直至外部条件被人为干预或破坏。在实际电气系统中,常见的电弧故障类型包括串联电弧、并联电弧及接地电弧,每种类型都对应特定的故障成因和发展机理。例如,导线接头接触不良会显著增加接触电阻,在大电流流经时产生局部过热并诱发电弧;而电缆绝缘层的老化破损则可能引发对地短路并伴随电弧放电。因此,理解电弧故障的生成原理对于实现高效检测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弧故障特点

电弧故障展现出显著的物理与电气特性,构成了其复杂行为的基本特征。从物理属性分析,电弧是一种由高能等离子体构成的导电通道,其核心区域温度可超过 5000C ,具备极高的热密度和能量集中性,足以瞬间熔融金属材料并引燃周边可燃物,从而导致设备损坏甚至火灾事故。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强烈的可见光与紫外辐射,这一光学特征为非接触式检测技术提供了依据。在电气性能方面,电弧故障会破坏电流与电压波形的连续性和对称性,造成波形失真、谐波含量增加及瞬态突变等现象。这些异常变化体现在频域上表现为高频分量的显著增强,成为电弧故障识别的重要判据。根据故障回路结构的不同,电弧故障可分为串联型与并联型两种基本形式。串联电弧通常由线路断裂、接头松动或触点氧化等因素引发,表现为电路中电阻增大、有效电流降低,虽不易引起过流保护动作,但持续放电仍具有较大危害;而并联电弧则多因绝缘劣化、介质击穿所致,形成低阻抗短路路径,使故障支路电流骤增,极易触发保护装置响应。两类故障在表现形式、能量释放方式及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机制上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在检测策略和防护设计中需加以区分与针对性考虑。

二、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

(一)电弧故障检测技术

目前,存在多种电弧故障检测方法,其中基于电流特征分析的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通过对电路中流经电流的动态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与信号处理,提取出与电弧放电相关的特征参数。例如,电弧故障通常伴随着高频噪声的产生以及电流波形在时间域上的不连续性突变,这些现象在频域上表现为特定频段能量的显著增强。当检测系统识别到此类特征并超过预设阈值时,即可判定为发生电弧故障。与此同时,基于电压特征的检测方法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由于电弧的存在会破坏电压波形的完整性,导致其对称性发生偏移或出现局部畸变,通过分析电压变化的趋势及其谐波分布,可有效辅助识别电弧故障的发生。

为了提升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被广泛引入。小波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以及希尔伯特 - 黄变换等算法能够对电流与电压信号进行多尺度或多分辨率分析,从而更精细地捕捉瞬态扰动信息,并抑制背景噪声干扰。此外,结合时频分析与模式识别技术,可实现对复杂工况下电弧特征的自适应提取,提高诊断结果的鲁棒性。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自动提取与分类模型也逐步应用于电弧故障检测领域,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对微弱故障信号的识别能力。

(二)电弧故障保护技术

在电弧故障保护方面,传统保护装置如断路器和继电器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断路器通过检测电路中的过电流状态,在电流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切断电源,有效防止因电弧引发的持续放电现象,从而避免设备损坏和火灾风险。继电器则依据控制信号实现对主电路的隔离与通断操作,其响应速度快、动作可靠,适用于多种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弧故障防护需求。然而,传统装置通常依赖于电流幅值或时间特性进行判断,难以准确区分正常负载波动与真实电弧故障,存在一定的误动或拒动风险。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控制理论的发展,智能型电弧故障保护系统逐步应用于现代配电网络中。该类系统融合了高精度传感器、实时信号处理模块以及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综合电流、电压及其导数等多维参数,构建更加全面的故障判据。例如,基于微处理器的保护单元可通过高速采样捕获电弧引起的高频噪声与波形畸变,并结合时频分析手段提取特征量,进而提升识别精度。同时,系统内部配置的通信接口可将故障类型、发生时间及位置信息上传至中央监控平台,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部分高端装置还具备远程复位与参数在线调整功能,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控性。

结论

电气工程中的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是保障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电弧故障产生原理和特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弧故障的本质,为检测与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现有的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气系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弧故障检测与保护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检测技术将更加精确和灵敏,能够更早地发现电弧故障;保护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应对电弧故障,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付维涌 , 柳松 . 低压电器装置电弧故障的研究 [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03):363-365.

[2] 李锋锋 , 白国庆 . 基于 HMM 多维特征融合的电弧故障检测 [J]. 光源与照明 ,2023,(07):96-98.

[3] 李文瑞 , 崔欢欢 . 故障电弧探测器与故障电弧保护装置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2,16(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