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黄雪梅
茂名市东湾学校 广东省 茂名市 525000
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方式均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对于教师而言,支架式教学要求其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在现代教育中,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带来的挑战,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 .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剖析
1.1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思路局限以及表达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质量,也制约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师采用的写作教学方式僵化、死板,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激发兴趣。此外,学生在素材积累和语文表达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写作思路的局限性。例如,许多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往往缺乏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仅能堆砌零散的观点,无法形成连贯的论述。这种状况的背后,既有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因素。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初中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引入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入支架式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搭建问题支架、概念框架等工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方向,从而克服写作过程中的迷茫感与挫败感。此外,支架式教学还强调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升写作水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其写作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开辟新的路径。
二 .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搭建写作主题支架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搭建写作主题支架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的关键步骤。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写作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作热情。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共鸣。通过提问如“冬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等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聚焦主题,拓宽写作思路。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将写作主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2.2 构建结构支架
构建结构支架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开头、主体与结尾,形成逻辑严密的写作框架。教师可通过概念框架的引入,使学生明确写作目标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写出人物的精神》这一写作主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言行、内心活动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同时,策略支架的应用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写作过程分解为若干具体步骤,如确定中心思想、组织材料、撰写初稿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文章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2.3 创设情境支架
创设情境支架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与丰富写作内容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写作氛围。例如,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播放生活中的点滴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其写作欲望。此外,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如通过提问“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一个角落?”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挖掘写作素材。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写作主题,提升写作质量。
三.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3.1 数据收集与整理
为全面评估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收集实际教学案例,记录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支架式教学活动,包括写作主题的选择、结构支架的构建以及情境支架的创设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其次,系统整理学生作文成绩数据,对比支架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以量化指标反映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幅度。此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变化,问卷内容涵盖写作兴趣、自信心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从而获取学生对支架式教学策略的主观反馈。这些数据的综合运用为后续效果评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 效果评估
从多方面来看,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在学生写作成绩方面,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架式教学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平均得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文章结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准确性上表现突出。其次,写作兴趣显著增强,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普遍表示,支架式教学使写作变得更加有趣且易于入手,不再感到无从下笔。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通过教师提供的引导性问题和情境支架,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独立的观点与见解。最后,在表达能力上,学生逐渐掌握了清晰、有条理地组织语言的方法,其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且逻辑性强,充分体现了支架式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积极影响。
四 .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未来展望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优化空间。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未来的优化方向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支架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支架的支持下获得进步。其次,支架的形式需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概念支架和过程支架外,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学习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评价机制的完善也是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情况,并为后续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景慎光 . 初中写作教学中的支架搭建与运用 [J]. 山东教育 ,2024,(14):54-55.
[2] 王晓波 . 支架理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0,(10):5-6.
[3] 杨莉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8):50-53.
[4] 孙振坤 .“支”承过程指导“架”起写作桥梁——“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J]. 生活教育 ,2021,(21):77-79.
[5] 刘西康 .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