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与方法教学分析

作者

李志平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重庆 400700

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共同的目标,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认知等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学语文高年级是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文本结构更为复杂多样,且思想内涵深刻,而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应用,能够筑牢学生语文根基,为学生后续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凸显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阅读理解技巧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关注阅读理解技巧与方法传授,能够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成效,是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主要以字词含义讲解与朗读为主,较少带领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特点,组织语言运用训练。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理解技巧与方法传授,侧重语言体系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同步培养。第一,应加强文本诵读,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带领学生感受语言韵律、节奏、表现力,帮助学生积累充足的语言素材,为后续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正在讲授《七律·长征》时,可以在课堂中辅以激昂奋进的音乐,营造豪壮的氛围,带领学生感受红军豪迈、乐观的精神,使其在配乐中诵读,感受诗词韵律之美;或是,挑选故事类课文,组织分角色诵读,例如,在讲授《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饰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模仿人物的语言、语气,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强化学生对人物性格与情感的理解,提升语文表达准确性与生动性。第二,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仿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运用训练方式,对此教师可以在讲完《桂林山水》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漓江水段落写作特点尝试仿写,借助排比描写手法,描写生活中熟悉的景物 [1]。或是,组织学生进行改写与续写等不同的语言运用训练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完《凡卡》后,可以让学生将写信内容改编成对话形式,或者续写后续寄信后的故事,借助上述形式开展语言训练活动,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使其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关注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理解技能与方法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素材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重视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第一,设计开放性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与探讨,促使其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发展。例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开放性问题:假如圆明园没有毁灭,它今天会有怎样的价值?要求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使其在探讨与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现思维拓展。第二,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能够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启发,使其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围绕“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开展探究,学生则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经过小组探讨分析,共同制作倡议书,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合作探究,使其逻辑思维与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第一,引导学生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遇到优美的词句与表现手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与感知。例如,在讲授《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花生与桃子的描写手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品味描写手法运用的精妙之处,感受文章词句的质朴之美,使其审美鉴赏与感知能力得到提升。第二,鼓励创意表达。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组织绘画、写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将感知的审美体验运用独特的形式创意表达。例如,在讲授完《少年闰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人物形象描述部分,尝试绘画闰土画像,或仿写一段人物形象短文;而在讲授完《景阳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演绎,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得到发展 [2]。

四、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关注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培养

在新时代尤为重视文化传承,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语文知识,还应重视文化传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提炼与解读,借此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第一,挖掘文化内涵。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积极提炼这些元素,将其科学的融入阅读教学中。例如,在讲授《北京春节》时,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春节习俗由来与意义,对此,教师可以借此组织话题探讨,让学生谈一谈各自家乡春节习俗由来与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团圆与祈福等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第二,拓展文化视野。可以组织文化读物分享会、主题阅读活动等,为学生推荐与其认知水平以及兴趣契合的传统文化书籍,如神话故事、古诗词等,借此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需要教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实施教学,使其文化传承、审美创造、创新思维、运用能力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欣.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 作家天地 , 2025, (13): 81-83.

[2] 张洪霞.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探讨 [J]. 中学生英语 , 2025, (12):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