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的安全防护技术
陈亮寅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呼叫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针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面对的各种潜在安全风险,可以为传输网络中的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等功能层,选择适用的安全防护技术,加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还要为广播选择特定的防护技术。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要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有关方面须采取措施降低空间干扰,通过业务培训等手段提升作业人员专业水平,还要为广播电视传输卫星设置卫星漂移控制系统,避免空间引力导致卫星漂移。
1.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1. 物理层安全防护技术
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内,物理层通过扩频技术应用,结合频率捷变等在内的一系列算法或干扰设备,让传输过程最大限度地规避外部信号干扰。选择适用防破坏材质以及布设防护罩等措施,有利于传输设施及线路提升物理防护性能,可以防控物理性破坏。也可为关键设施布设周边电磁屏蔽,保证信号传输期间尽量不受电磁干扰的不利影响。还可扩充传输线路,由单路变为双路和多路,即便某条线路因故停止工作,剩余线路还可正常完成传输任务。物理层安全防护技术中的环境监测系统,可对设备以及线路所在区域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环境安全风险能够快速察觉消除。同时,还须定期检查维护设备以及线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2. 网络层安全防护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设置的网络层,功能定位是路由转发数据包,是整个传输网络不可或缺的组分。它内置防火墙系统,凡是出入传输网络的数据包,均须在网络层接受恶意流量过滤,还可拒止没有获得授权的用户私闯访问。网络层支持额外加装入侵检测和防御等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全程监控,甄别存在攻击隐患的流量,一经判定立即阻断。网络层引入安全路由协议,保障路由信息完好无损且真实可信,没有被恶意篡改。网络层中的IP 地址无论管控还是分配都极其严苛,欺骗地址以及无授权用户拒绝接入。网络层不仅可用来区分 VLAN,还能深度融合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结合千差万别的业务和所在分区完成网络隔离,暴露的可能攻击范围大幅缩小。网络层配置了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即时监控网络流量,排查不正常操作和可能的安全风险。网络层须定期进行安检,审核系统配置及运行日志堵住安全漏洞。还要推出数据备份,优化完善灾难恢复机制,保证传输系统异常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1.3. 传输层与应用层安全防护技术
这两个功能层作用非常关键,二者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传输与分配,通过适用加密协议完成数据加密,保障数据安全传输;两个功能层均拥有强势身份认证机制,任何没有获得授权的登录请求都禁止查询网络资源,它们通过建立访问控制列表,限制查询敏感数据次数,通过哈希算法复核数据是否完好无损,保证接收的数据没有被篡改。二者的数据传输过程,由安全传输协议提供安全可靠性保障,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保证数据不会被恶意复制分发。管理人员可深入研究二者的活动日志记录,能第一时间察觉异常响应,针对性安装反病毒及恶意软件,应用层可随时扫描清理。还可及时更新系统和相关软件,安装安全补丁,安全漏洞一经查实即予以修复。
1.4. 广播特定防护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需要构建特定的网络,要有效防护安全风险,必须选择针对性设专用的防护技术。数字加密技术可用于加密广播信号,保证传输过程安全无虞。广播信号最好附带数字签名,能够提升传输真实可信度,内容完整无缺,防控安全风险,可安装频谱检测系统,能够全程实时监控广播频段,第一时间甄别干扰信号予以消除。内容审查机制为半自动审核方式,必要时需要人工辅助,保证播出符合公序良俗对广播内容。要针对广播安全制定应急预案,配套出台响应机制,突发事件极速响应,第一时间恢复服务,把损失降到最低。引入多路冗余传输技术,即便某个单路信号中断传输剩余线路仍可照常传输。安装智能广播系统,可实时监管广播内容,传输过程任何问题均可快速解决。
2.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优化安全防护的策略
2.1. 降低空间干扰
广播电视通常利用卫星传输,为防止空间不利因素干扰卫星信号传输质量安全,地球接收站须引入抗空间干扰技术应用,实现卫星信号优质传输。太阳活动、强对流天气以及大雨大雪等是空间干扰主要因素,它们会破坏卫星信号传输的安全稳定性。通常如果大雨大雪长时间持续或量级太大,其干扰程度即越高,不利于卫星信号接收。当今尚难彻底消除这些自然干扰因素,必须由人力结合适用技术,把负面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强化抗空间干扰水平。举例来说,强降雨天气须加大天线仰角,表面不能留有积水,保证信号安全稳定传输。转发器等关键设施须落实数据备份,避免太阳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卫星站施工过程须选择适用天线,选用的规格型号最好具备强大抗电及抵御辐射能力。如果遭遇强降雪,信号接收站须布设表面除雪设备,也可洒布除雪剂,消除积雪不利影响,提升信号传输质量。
2.2. 提升人员水平
操作失误属于人为不利影响因素,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期间,有关方面须严格管理作业人员,为信号安全稳定传输提供有力保障。设备操作作业人员须熟练执行工艺流程,掌握技术要点,对负责的设备要通晓原理和构造,发生故障能快速锁定成因准确处理。有关方面须组织作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责任心,保证作业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定期对负责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政府机构须重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推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日常巡检,严厉打击不法之徒。
2.3. 设置卫星漂移控制系统
卫星身处天外空间,在空间引力作用下易发漂移,地面上可看到其漂移轨迹的 8 字形。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卫星与地球保持同步,信号传输期间太阳、月亮以及地球同步向卫星施加引力,其中太阳辐射带来的卫星漂移尤其突出。地球同步卫星即使并不平行于地球赤道或没有位于一个水平面,也能引起卫星漂移。要防范此类问题,还须合理布设姿态控制系统,除了可以减少卫星漂移概率,还可大幅降低卫星信号传输的过程干扰,保证信号传输安全稳定。同时,同步卫星可加装轨道运行调整系统,缺陷是不如姿态控制系统成效显著,仅可借助同步卫星自身具备的调整能力,有限缩小漂移幅度,不能根治卫星漂移。
结束语: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它服务于社会大众,普及推广教育,产生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文化娱乐教化人心,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广播电视信号通过专用网络高效传播,数据信号传输期间容易遭到窃取、篡改、网络攻击、破坏以及非法入侵等安全风险,加之不可避免的技术故障、人为失误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传输质量和效率。因此,广播电视传输网络须引进利用安全防护技术,对网络自身及传输信号进行安全防护,屏蔽外部干扰和破坏,保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师少波 , 张飞 , 谭浩 .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台站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探讨 [J]. 数字传媒研究 ,2024,41(9):7-9.
[2] 石 嵬 .IP 化 信 号 传 输 系 统 在 广 电 网 络 的 应 用 [J]. 电 视 技术 ,2023,47(6):112-115.
[3] 荣华良, 张芝雨.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分析[J].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