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激发策略

作者

周永国

重庆市开州区高桥初级中学

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能让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作品,还能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然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情节的梳理,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客观、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探索在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激发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以问题为刃,破权威之茧

质疑行为在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扮演关键角色。它构成批判性思维激活的起点。教师的任务在于推动学生避免对文本内容的简单接纳。鼓励他们勇敢提出疑问。这有助于破除对权威的盲目信从。以《水浒传》的阅读为例。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仅聚焦于故事脉络或角色外表。文本深层内涵容易被忽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宋江接受招安真的是为了兄弟们的前途吗?”这类问题能迫使学生重新检视宋江这个人物。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部分学生可能觉得宋江深受封建忠君思想浸染。招安在他眼中是实现忠君报国理想的必经之路。另一部分学生或许认为宋江怀有个人权力欲望。接受招安成为他获取官职地位的手段。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文本信息的容器。他们转变为主动思考、分析的主体。文本结构本身也成为他们审视的对象。教师也能引导学生对情节设定提出挑战。比如阅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设问,“祥子的三起三落是否具有必然性?”解答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他们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祥子个人的性格特质等诸多因素。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在黑暗的旧社会形态下,祥子作为底层劳动者身份难以改变。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剥削与压迫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他的三起三落深刻反映了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必然性。然而,祥子自身的性格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他的固执特质、保守倾向也参与塑造了他的悲剧轨迹。针对情节设置提出质疑具有价值。它使学生得以更完整地把握作品核心主题。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创作意图也由此变得更为清晰。

2 以交流为桥,拓思维之域

在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中,推动学生展开多元对话构成提升批判思维能力的可行路径。教师有必要创设互动环境,促成学生与多个对象间的言语交换,包括读物本身、文本创作者、学习同伴以及教育者本人,从而扩展其认知疆域。同创作者交流使学生得以洞察其写作背景与主观意图。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过程中,教育者说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遭遇具有意义,学生由此获悉作家在严酷战争条件下创作的艰难过程。接下来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核心问题“作者借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试图传递何种思想”,学生综合创作者经历及小说情节,有机会领会其中蕴含的革命意志和为信念拼搏的精神实质。这类对话帮助学生转换立场,尝试从创作者视角审视文本,更完整地把握作品的内在价值。师生间的言语互动通常产生指引与激发思考的效果。学生开展探讨时,教育者需要把握时机介入,推动他们从差异化角度解析议题。例如学生探讨《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主题过程中,教育者可提示学生剖析不同人物形象采用的讽刺技巧,严监生的吝啬特质通过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的细节刻画得以显现,范进中举后的“疯态”则借助夸张笔法完成讽刺。教育者还要促使学生反思讽刺手法之于作品的功能,令其意识到该手法既能披露社会阴暗面又可增强文本的批判力度。此类师生互动有效深化了批判思维的培养过程。

3 以表达为翼,展创新之姿

批判性思维培养最终指向成果的重新构建与表达。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推动学生把批判性审视的结论进行整合,并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显露其创新思考。书面表达构成一种关键的重整手段。教师能够安排撰写阅读感想、书籍评论等任务,促使学生将整本作品阅读后的思辨与体会诉诸文字。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之后,布置撰写读后感的作业,要求学生阐述个人对科幻类型小说的理解,并评价书中相关科幻设定元素。学生群体中可能有人主张科幻作品兼具娱乐功能与激发科学探索热情的双重价值;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针对书中潜水艇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设想,认为存在提升其性能的空间。借助书面表达活动,学生得以系统梳理自身的批判性思考脉络,形成相对稳定的个人见解,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口头演说同样属于高效的重整输出途径。教师可筹办主题演说竞赛,引导学生围绕整本书阅读的核心议题展开讲述。以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设定“我理解的红军精神”作为演说主题。学生必须深入剖析红军精神实质,关联书中具体事例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清晰表达对该精神内涵的领悟与感受。演说实践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材料,选取合适的表达策略,力求将观点有效地传递给听众群体。该过程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口语组织与呈现能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其表达自信与思维条理性。

综上所述,在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激发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通过质疑解构、多向对话和重构输出这三个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不盲目接受文本内容,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将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表达。质疑解构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多向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碰撞思维的平台,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重构输出则让学生将批判性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表达能力,展现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姜启新 , 韦冬余 . 初中语文整本书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涵义、特点与价值 [J]. 汉字文化 , 2025,(16): 131-133.

[2] 徐添 . 统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材分析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以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为例 [J]. 林区教学 ,2025,(08):116-120.

[3] 尹媛媛 .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 [J]. 汉字文化 , 2025,(14): 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