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李亚梅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清河镇中心小学 272100
备注:此论文为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课题(项目),课题目“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编号:2023CTWH40,类别:传统文化项目)。
摘要:本文着重关注传统文化与校园建设的融合,探究其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于教学角度而言,借助深度挖掘教材里的传统文化要素、革新教学方式、举办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内在意义,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致。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从创设物质文化氛围、健全制度文化构建、充实校园活动文化等方面入手,打造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研究显示,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还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全新活力,推动教育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校园建设;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在教育领域,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学科,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以此推动校园建设,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恰似一座装满丰富传统文化宝藏的宝库,里面有着大量形式各异、内涵深邃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得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钻研能力,深度探寻教材里每一个传统文化元素,并把它们与具体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自然渗透。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不能只局限于诗词表面意思的浅显阐释,而应引领学生深入知晓诗词创作的特定时代环境、诗人别具一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坚守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透彻地体悟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想。就拿学习《示儿》来说,教师可以详尽讲述南宋时期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那时北方领土失陷,南宋朝廷苟安于一隅。在这样的形势下,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而努力,直至临终还对国家统一念念不忘。通过这一背景介绍,学生便能更深刻地领会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饱含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升到新层次。当教授课文《司马光》时,教师可进一步拓展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像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他倾注大量心血编纂的《资治通鉴》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的不朽经典,让学生从中领略到古人严谨的治学精神与非凡的智慧光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显著优势,像是播放高清影像、呈现精美图像、播放悦耳音乐等,以及采用实物展示这类直观的教学方式,用心营造与传统文化密切关联的教学场景,努力使学生宛如穿越时空隧道,如同身临其境般去领略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一课程时,教师能够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高清视频,视频里瀑布仿若银河从天际倒挂而下,气势恢宏,与此同时播放舒缓动听的古典音乐,打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宏大的氛围,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下,就好像亲身站立在庐山瀑布跟前,切实感受到它雄伟壮阔的气势,进而极大程度地强化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深切体悟诗人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绘的奇妙意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与教师应当定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竞赛,谨慎挑选契合小学生认知水准以及年龄特性的古诗词、经典篇章,用作诵读材料。在竞赛形式方面,个人诵读可让学生尽情彰显自身的诵读风貌以及对经典的独到见解;小组诵读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默契程度;配乐诵读通过将音乐与经典文字巧妙结合,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提升诵读的感染力。借助这些多元化的诵读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能深切体会经典作品的韵律之妙,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领会,促使经典文化在学生心间落地生根。
三、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营造物质文化氛围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展示经典诗词、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建设传统文化主题雕塑,如孔子像等,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室布置上,鼓励学生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抄报、书法作品等进行展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强调“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在奖励制度中,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三)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用心筹备并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把它打造成集中呈现传统文化成果的关键平台。文化节有着各式各样丰富的活动内容,其中,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不容错过,像诗词朗诵、戏曲演唱、民族舞蹈之类,能充分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演绎风采;举办作品展览,将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出色作品进行展示;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其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众多领域,以竞赛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自觉性。经由这些丰富多元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期间,从多个维度、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意义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多种策略,如深挖教材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物质、制度、活动文化的全方位构建,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未来,学校和教师应持续探索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融合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彪.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高校科技,2025(1):I0009
[2]韦淑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谈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教学[J].天津教育,2025(8):51-53
[3]郑维芳.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5(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