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探索实践及有效策略

作者

唐燕

甘肃省华亭市世纪花园幼儿园

备注:该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市级课题《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立项号: ( PL[2024]LXH1793 )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幼儿期是很关键的时期,我园以幼儿身心发展为特点,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通过分析其教育价值,探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与有效策略。研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家园共育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方案,旨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文化认同感,提升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实践探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时间认知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天文、气象、农事、民俗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自然规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还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然而,目前二十四节气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将其融入幼儿教育,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通过讲述冬至吃饺子、清明扫墓等习俗背后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自然教育价值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变化紧密相连,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独特的自然现象。幼儿通过观察节气变化(如惊蛰的昆虫苏醒、白露的露水凝结),能够直观感知四季更替规律,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索兴趣。

(三)综合发展价值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能够整合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谷雨节气开展种植活动,幼儿可以学习植物生长知识(科学)、记录观察日记(语言)、绘制植物生长图(艺术),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体系构建

1. 主题课程设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节气主题课程。例如,小班以“感知节气特征”为主,通过儿歌、故事、简单手工活动了解节气;中班侧重“体验节气习俗”,开展制作节气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实践;大班则引导“探究节气文化”,通过科学实验、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节气内涵。

2. 多领域融合:将二十四节气与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相结合:

语言领域:创编节气童谣、讲述节气故事;

艺术领域:绘制节气主题画、制作节气手工艺品;

科学领域:观察节气物候变化、开展气象小实验;

社会领域:体验节气民俗活动、参与社区节气文化实践;

健康领域:学习节气养生知识、开展季节性体育活动。

(二)教学方法创新

1. 游戏化教学:设计节气主题游戏,如“节气拼图”“节气猜猜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节气知识。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春耕秋收”,幼儿可以模拟农民播种、收割的过程,感受节气与农事的关系。

2. 生活化实践:利用幼儿园自然角、种植园开展节气相关活动。例如,在春分时节组织幼儿播种蔬菜种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在秋分时节带领幼儿收获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节气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例如,通过动画短片讲解节气的由来和天文知识,帮助幼儿理解。

三、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二十四节气相关培训,内容包括节气文化知识、课程设计方法、教学实践案例等,帮助教师提升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深化家园共育,拓展教育资源

1. 家长参与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节气主题活动,如亲子制作清明粿、冬至包饺子等,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

2. 家庭延伸活动:布置家庭任务,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自然变化、参与传统习俗活动。例如,在霜降时节,家长可与幼儿一起寻找霜花,记录天气变化。

(三)建立评价体系,保障教育质量

1. 幼儿发展评价: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成长档案等方式,评估幼儿对节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

2. 课程效果评价:定期开展课程实施效果评估,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四、实践案例:以“白露”节气教育活动为例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白露节气的名称由来和气候特点;

2. 观察白露时节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

3. 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感受节气文化。

(二)活动过程

1. 知识讲解:通过动画短片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白露节气的特点,如“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引导幼儿理解气温变化。

2. 自然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露水,用放大镜观察露珠的形态,记录观察结果。

3. 艺术创作:开展“白露的早晨”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表现露珠、落叶等自然景象;制作“白露贺卡”,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

(三)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白露节气的知识,还在观察和创作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家长反馈显示,幼儿在家中主动观察天气变化,并向家人分享白露节气知识,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家园共育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时代特点和幼儿需求,创新教育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丁玉玲. 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05):89-91.

[2] 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J]. 幼儿教育, 2019(12):12-15.

[3] 李芳. 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