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交通事故及道路交通事故移尸至铁路的法医学鉴别
张玲
沈阳铁路公安局通辽公安处 警务支援支队
虽然道路与铁路交通事故在广义上都归类为交通事故,但在处理程序、责任归属以及后续善后措施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目前,铁路沿线普遍设有防护栏,使得列车在正常运行中出现事故时,驾驶员往往不需承担或只承担较小的责任。相比之下,道路交通事故一旦发生,驾驶员通常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情节严重者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正因如此,一些道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会企图将遇难者遗体转移到铁轨上,利用火车高速且不易紧急刹车的特性,使得遗体在火车冲击下受到二次伤害,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事故调查和遗体鉴定带来干扰,进而帮助肇事者规避法律的惩处。
一、铁路交通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两者的概念
铁路运输过程中,诸如碰撞、出轨、火警、爆破等事件均会对列车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事故可能源于列车行驶中的操作环节,抑或是列车与行人、各类车辆、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的撞击所引发[1]。这类情形均可被定义为铁道意外事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界定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公路上行驶时,由于机动车驾驶或其他原因造成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害的事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客和货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公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要问题。
二、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移尸至铁
(一)勘查现场时注意现场状况的区别
列车在特殊轨道上行驶,其路径被两条钢轨所限定,并且通常伴随着防护栏以确保行车安全,因此,铁路交通事故的伤亡情况带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列车本身重量庞大,且行驶速度迅猛,其携带的动能巨大,事故发生时呈现出动态的情景。在事故现场,遇难者的遗体、血迹以及肢体残骸通常沿着列车行进的方向散布,罕见有滴状或拖曳的血迹,这些大多是是由于火车工人搬运尸体时,为了重新维持运输秩序。在轨道交通事故现场,受害人的运动痕迹和有关的物体是很常见的,如果受害人所带的东西在发生意外时被撒开,其扩散的路线也应该与火车行驶的路线相同。在发生轨道交通意外事件中,受害者的衣服可以反映出他们生前的运动轨迹,衣服的状况应该符合当时的环境以及死者的姿态,衣服上经常会沾上一些特殊的涂料、黑色油渍、石子等物质,鞋底则常出现擦痕、磨损等特征。在铁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尸体转移案件中,不言而喻地会涉及两个及以上的案发现场。司机在事发现场会利用车辆将尸体搬运到铁路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混淆被害者的身份,常常会取走死者身上可能暴露身份的物品。由于铁路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设有防护栏的区段,搬运工具往往无法直接抵达,必须依靠人力进行抬、扛、抱或拖等方式,将尸体运送到铁路上。这一过程中,会在尸体经过的路径上产生新的痕迹,例如在防护网外侧经常可以发现脚印,如果是别人留下的,那么地上就会有拖拽的痕迹,也会留下一些血痕。电线的护栏上或栏杆上,有零星的血迹。[2]。
(二)尸体检验中尸体损伤的区别
在铁路事故案例中,由于列车具备较大的质量与高速行驶的特性,其动能极为巨大,一旦发生正面碰撞,对人员的伤害极为惨重。在撞击点沿线,向列车前进方向延伸的轨道枕木、道钉及道砟周围,往往散布着人体的碎片和衣物残片。被汽车撞到的地方往往会出现一条或几条的深色油污痕迹,这些痕迹会导致许多创伤,但是一般不会引起典型的楔状的胫骨骨折。被火车撞到的人被甩到铁道边或铁道下面,由此产生的摔伤通常与人体的撞击有关,与路基的石块或防护网等物体的强力撞击,常导致挫裂伤口,力量巨大时甚至会导致粉碎性骨折。损伤面通常反映了界面的形貌,而且因人类的翻滚与摩擦,也会产生大范围的磨损,从而反映了外力的产生方向。当被火车从人身上碾过时,因为轨道与轮子都是具有典型的钝器横断面,所以所致的破坏往往是一种平整的、宽的、平整的钝器切面,而皮的断裂边缘则有滚压的伤痕;同时伴有皮肤剥离及皮下出血,造成软组织损伤。在轨道上发现了一具由于车祸而被转移的遗骸,发现该区域并不是原来的车祸现场,且其尸斑、尸僵等行为与其在铁轨上的具体位置、姿势以及被发现的时机都对不上,因此,在对其进行尸检时,会产生有别于一般轨道人员死亡后出现的生命行为类型的损伤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遭遇交通意外的情况下,通过细致观察铁路及道路事故现场状况与遇难者遗体反应,将遇难者遗体检查和现场勘验作为核心环节,对遗体遭受的伤害进行周密而深入的研究,便能够精确推断,形成一份客观、详尽的鉴定结论。
参考文献:
[1]卢奇伟,张承先.高铁时代铁路交通事故处置模式的审视和重构[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4,34(2):17-21.
[2]张鹏,李秋芬,李晓宇,等.国内外铁路交通事故和事故征候管理研究[J].铁道技术监督,2021,49(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