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潮动画广告的创意表达

作者

李丽雯

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培训学院) 510000

摘要:在广告行业中,国潮动画广告作为创新的表达形式,逐渐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工具。国潮动画广告不仅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还通过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本文分析国潮动画广告的创意表达,借助动画的形式,结合传统文化符号,传递品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国潮动画;广告;创意表达

前言:

在广告领域,国潮元素的融入,成为品牌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方式。国潮动画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通过独特的创意表达、精美的动画呈现及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演绎,迅速捕获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动画作为具有高度表现力和创意空间的媒介,借助视觉符号、色彩搭配以及节奏的变化,传达复杂的文化信息和品牌情感。

1.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策略

在国潮动画广告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需要设计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能敏锐地捕捉到当代年轻人对视觉表达的需求。创新性地使用传统元素,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作品[1]。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书法、国画、传统节日、古典音乐和戏曲等,将这些元素与当代审美进行结合。例如,可以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将中国古代的水墨画风格运用到动态广告中,使水墨的柔和与动画的动态表现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广告的动感与时尚。这种形式不仅满足了年轻观众对“潮流”的需求,还能让他们在广告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象征性的色彩,如红色象征着喜庆与热情,金色代表尊贵与荣耀,蓝色则象征着宁静和理性。通过将这些色彩巧妙地融入动画广告的设计中,可以有效传递品牌的情感与信息。同时,现代的设计元素,如简洁的线条、抽象的几何形状、具有科技感的动态效果等,也可以加入到广告中,这样既不失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迎合年轻人追求简约、时尚的设计理念。例如,在一些成功的国潮动画广告中,设计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元素如京剧脸谱、龙凤图腾等符号,通过3D建模和动画效果进行了再创造,将这些传统图案转化为动态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2.年轻化受众定位

在国潮动画广告的创作中,年轻化的受众定位与情感共鸣的构建至关重要。随着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品牌在设计广告时必须明确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与偏好。国潮动画广告通过与年轻观众建立情感共鸣,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的认同感,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2]。年轻人对于广告的情感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吸引力,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来建立品牌忠诚度。现代的年轻人注重个性与表达,他们在选择品牌时,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够代表他们文化认同感、情感价值和自我表达的品牌。因此,国潮动画广告必须注重情感层面的投入,通过具有人性化的故事情节、亲切的角色设定和贴近生活的场景,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例如,动画广告中的角色设定可以通过年轻人熟悉的生活元素来进行创作。通过设计具有亲和力的角色,让这些角色成为观众的情感载体。当这些角色展现出奋斗、坚持或梦想的精神时,年轻人会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进而增强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还能够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与联系。

3.助力跨平台传播

跨平台传播和互动性设计在现代广告中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国潮动画广告中。这一策略不仅能提升广告的覆盖面,还能够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性,进而形成更深层次的品牌认同和用户粘性。跨平台传播意味着广告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媒介上进行传播,从传统电视、广播,到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都能够有效传播广告内容[3]。多平台的布局让广告能够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通过在各大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投放,品牌能够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扩散,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跨平台传播不仅仅是单纯的内容发布,而是要通过平台的特性进行精准的内容定制。例如,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上,广告可以通过创意短片、挑战赛等互动形式来吸引年轻人参与和分享。而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则可以通过话题标签、互动投票、线上活动等方式让观众直接参与广告内容的传播。选择这一方式,品牌不仅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宣传,还能够根据平台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提升传播效果和受众的参与度。

结语:

综上所述,国潮动画广告不仅在传播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现代化的传承和推广。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国潮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国潮动画广告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情感共鸣的有效桥梁。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告创意的持续创新,国潮动画广告有望继续发展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佳.民族图形语言玩转广告创意[J].文化产业,2025,(03):40-42.

[2]何加健.美术创意在日化广告中的表现形式与效果分析[J].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24,54(12):1553-1554.

[3]王猛涛,丁佳雯,吴佳芮.传统与当下,品牌与广告创意新生态[J].中国广告,2024,(1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