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树霞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05000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病情的进展往往比较缓慢且不可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患者在病程中不仅会承受反复咳嗽、咳痰、气短等躯体痛苦,还会因为活动能力的下降、社会参与减少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生活质量会显著降低。尽管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实现肺功能的长期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呼吸康复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式,如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对于患者呼吸肌力量、肺通气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有效改善患者耐力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实际影响,以期为临床推广呼吸康复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本院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呼吸内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诊断标准为研究标准,处在稳定期,年龄处于40-75 岁,且可以配合完成康复训练和各项评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无法沟通者,均被纳入排除标准范围。把 8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 58.6±6.3 )岁;观察组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 43-75 岁,平均年龄( 59.2±5.8 )岁。从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来看,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给予吸氧指导、戒烟宣教、营养支持等基础干预,并定期复查肺功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会增加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 10-15 分钟,每日3 次;缩唇呼吸训练要求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保持 1:2-3,患者需用鼻吸气,再将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每次 10 分钟,每日 3 次。运动训练会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初始阶段会进行低强度的步行训练,每次10-15 分钟,每日1 次,逐渐增加至每次30 分钟,每日2 次。康复训练持续 12 周,期间由专业康复师全程指导,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方案。
(三)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 12 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生活质量则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了 8 个条目,涉及呼吸困难、咳嗽、活动能力等方面,总分 0-4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以率呈现,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用配对 t 检验,组
间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P<0.05 即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 12 周后,两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 12 周后,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一)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和结构重塑,致使气流受限,肺功能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 12 周干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额外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其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表明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分析其原因,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等呼吸肌的收缩力,提高肺通气效率;缩唇呼吸训练通过增加气道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运动训练则能提高呼吸肌耐力,增强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进一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二)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呼吸康复训练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症状,使患者可以更轻松地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散步等,减少了因活动受限带来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同时,运动训练增强了患者的体能和肌肉力量,提高了其社会参与能力,使其能够重新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从而提升了整体生活的满意度。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观察时间较短与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对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外,呼吸康复训练的长期效果以及不同训练强度、频率对患者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设计更细致的训练方案,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康复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呼吸康复训练的方式,对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呼吸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坚持训练,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为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管理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进一步验证呼吸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未来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宝英 , 王兴玲 , 邓顺娟 . 肺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J]. 中国防痨杂志 ,2025,47(S1):298-300.
[2] 薛莉莎 . 呼吸康复护理结合无缝隙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5,34(10):1904-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