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与实践探索
张胜男
定兴开放大学
引言
伴随着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基层行政管理肩负着联系政府与群众、落实公共政策、服务社会发展的多重任务。公众参与机制作为现代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当前,尽管我国基层行政管理的公众参与在制度设计和实践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参与渠道、反馈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如何科学优化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课题。本文以制度分析和实践探索为主线,梳理现有机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公众参与的系统路径,并结合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趋势,探讨机制创新与实践应用,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公众参与机制指的是在基层行政管理过程中,广大群众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制度安排及其实际运行过程。其本质在于赋予公众政策表达、利益协商、社会监督等权利,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不仅有助于增强基层管理的开放性和透明度,还能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群众的满意度,进而激发社会活力、增进政府与群众的互信。基层行政管理中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可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社会资源的有序整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参与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深度协商转变,成为衡量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基层行政管理的公众参与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参与渠道较为单一,传统的听证会、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在一些地区流于形式,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公众表达诉求的空间有限。其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基层政府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信息透明度不足,导致公众对相关事务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受到限制。第三,反馈机制不健全,公众的意见建议难以获得有效回应和及时反馈,降低了其参与积极性和获得感。
三、影响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基层行政管理公众参与效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信息流通、参与渠道、能力建设和文化氛围等方面。首先,制度环境是公众参与顺畅开展的根本保障。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和权责明确的参与流程,是公众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其次,信息流通效率直接决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只有实现政策信息、公共资源、社会事务的及时、准确和透明公开,才能为公众参与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参与渠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决定了公众能否广泛、平等地表达诉求与利益。传统方式与新型数字平台相结合,既能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也能拓展治理空间。能力建设包括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专业能力和引导水平,也包括公民自我管理、自我表达、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四、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化路径
优化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应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原则,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制度层面,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责任和程序,保障公众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的主体地位。应完善政策制定前的意见征集、协商与听证机制,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科学、民主和公开。强化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政府透明度,通过多媒体、网站、政务新媒体等途径全面公开政策信息、决策过程和执行结果,为公众参与提供权威信息支撑。拓宽参与渠道,除传统方式外,积极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参与平台,如政务 APP、在线问政、网络投票、微信公众号等,为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表达与反馈渠道。
五、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实践
在新型社会治理背景下,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创新实践不断涌现。部分地方探索“互联网 + 政务服务”,实现政务事项网上办理、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公众参与的便捷度与广泛性。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项目建设,推动了“线上线下”协同治理模式的形成,让更多群众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到基层治理全过程。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志愿服务团队广泛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资源配置、民生服务监督等领域,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公众参与议题不断丰富,从政策征询、公共预算、规划编制到突发事件处置、环境保护、社会救助等,公众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机制创新推动了社会资本的激活和社会协同能力的提升,有效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韧性与包容性。
结论
优化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本文通过理论梳理与现状分析,提出了制度完善、渠道拓宽、能力建设、技术赋能、反馈激励等系统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开放共治、积极创新实践,才能激发公众主体活力,完善基层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和社会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 基层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创新研究[J]. 行政论坛 , 2022, 29(4): 85-90.
[2] 李莉. 公众参与在基层治理中的机制优化与实践路径[J]. 社会治理 , 2023, 12(3): 41-47.
[3] 张明 . 数字化背景下基层行政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 [J].现代管理科学 , 2022, 40(2): 112-117.
姓名:张胜男 年月:1993.3.4 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 性别:女
学历:本科 职称:助理讲师 职务:班主任 邮编:07265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