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CR 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关键技术与节能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王文利

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11

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动车组列车成为旅客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工具。空调系统作为动车组舒适度保障和乘客体验提升的重要设施,其能耗和运行效率一直备受关注。CRH1 型动车组因其运行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全国多条高铁线路广泛应用。然而,高强度、长时间运行背景下,空调系统既要满足多样化的温湿度控制需求,还要应对节能降耗的压力。目前,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和新型节能材料的发展,动车组空调系统优化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 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为对象,深入剖析系统结构与运行特性,梳理主要技术瓶颈,系统性提出节能优化对策,为推动高速铁路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一、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分析

CRH1 型动车组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其结构设计紧凑、功能集成度高,能够高效应对高速运行过程中车厢内外环境的变化。整个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送风管路、温湿度调节单元、空气过滤装置及智能控制器等组成。制冷机组一般采用高效螺杆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能够实现按需调节输出冷量。送风系统通过合理布置的风道,将冷(热)风均匀送至各车厢,保障温度分布均衡。

在高速运行环境下,列车频繁进出隧道、遭遇不同气候区,空调系统必须具备出色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普遍配备有多组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监测单元,能够实时获取车内环境信息,为智能调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关键技术现状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在节能与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制约系统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当前主要关键技术表现如下:

第一,空调系统核心部件逐步采用高效变频压缩机与高性能换热器,系统能效比有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维护性也较以往大幅优化。第二,智能控制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与调节,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调节响应速度与精准度。第三,部分列车已尝试应用多区域独立温控技术,通过分区控制风量与温度,实现个性化舒适调节。

然而,现阶段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仍存在如下难题:一方面,车厢空间有限,空气分布复杂,传统送风方式在不同载客量、运行速度和外部气候条件下,难以保证各区域温度均衡,局部冷(热)负荷波动大。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变化的客流及列车状态,部分控制系统的算法仍较为粗放,无法实现全流程动态最优控制,导致系统能耗居高不下。此外,关键部件如过滤器、热交换器等的材料老化及维护不及时,也会影响系统整体能效与安全性。

三、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策略

针对 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目前存在的能耗高、舒适度不均等问题,亟需从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及智能调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优化。首先,应大力推广智能化控制技术,利用大数据与物联网手段,实时采集车内外温度、湿度、客流量和列车速度等多维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系统负荷变化,动态调整空调输出,减少无效运行,提升能效。其次,应用分区温控与精准送风技术,根据客流分布和实际需求,将车厢划分为若干独立温控区,通过优化风道和送风模式,精细调节温度,避免冷热不均,减少能源浪费。同时,选用高效节能的核心部件,如变频压缩机、电子膨胀阀、高效换热器和节能风机,并采用低阻高效空气过滤材料,在保障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四、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节能优化实施与效果分析

节能优化措施的实际落地需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与经济可行性。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新型智能控制平台与现有系统的有效集成,避免因升级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以智能温控系统为例,需合理布设温湿度、客流及空气质量传感器,保证数据采集全面、准确。控制算法要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运行参数,动态调整空调运行策略,实现最优能耗与舒适度平衡。

分区温控技术实施需对原有风道和送风口进行优化改造,确保各分区气流组织科学、响应灵敏。车厢风道分区布局需综合考虑人员分布规律和列车动态运行特性,合理划分独立调控单元。新型节能部件的引入则应在充分测试其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进行选型,确保系统升级后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 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节能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推广和长期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部分先进节能部件和新材料在工程化应用中还存在采购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大范围推广。其次,不同线路、季节与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大,单一的优化方案难以满足所有运营环境的多样需求。再次,智能控制系统对数据采集质量和算法模型的鲁棒性要求极高,系统集成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未来 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应聚焦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加强多学科技术融合,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深度应用,实现系统全流程自适应运行和主动优化。二是开展面向不同运营环境的定制化节能策略研究,充分考虑线路特点、客流变化及气候因素,开发适应性强的优化方案。三是推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空调系统能效评价、运维管理与节能技术标准,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四是加快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工程化应用,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助力节能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五是进一步完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故障智能预测,提升系统安全性和运维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 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系统分析了其结构组成、运行特性及关键技术现状,梳理了当前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智能控制、分区温控、高效部件应用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项节能优化策略。通过实际应用和效果分析,验证了综合优化措施对提升系统能效、降低能耗和改善乘客舒适度的显著作用。尽管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成本、环境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等挑战,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体系的完善,CRH1 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节能优化前景广阔。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多领域协同创新,推进空调系统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伟, 陈勇, 李晓. 动车组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策略研究[J].铁道机车与动车 , 2022, 44(3): 67-71.

[2] 周敏, 刘伟, 吴强. 高速列车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J].铁路机车车辆 , 2021, 41(5): 59-65.

[3] 张磊 , 王洪涛 . 基于智能控制的动车组空调系统优化设计[J]. 铁道运输与经济 , 2023, 45(2):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