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胡有镭
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不断探索着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体育课堂上崭露头角,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关键词:小学体育;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引言:
任务驱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小学体育“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尝试欲望。对于正处于活泼好动年纪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会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体育任务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坚韧性和自信心,激发自强、自立等优秀品质的发展。此外,体育活动还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任务的达成和效果的评估,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体育“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作为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启航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授五十米快速跑这一体育技能时,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实例,创设了一个“跑步追车”的生动情境。这一情境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中,它描绘了人们匆忙间追赶即将离站的公交车的场景,那种就差几步之遥便能追上公交车的紧迫感,仿佛将学生瞬间拉回到了那个心跳加速、脚步飞快的瞬间。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拉近了体育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更在无形中点燃了学生内心的运动火花,激发了他们对快速跑这一技能的浓厚兴趣。在这种情境的驱使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跑步的练习之中,他们带着对成功的渴望,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的冲刺与尝试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体育技能,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二)明确任务,细化要求
在成功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紧接着需要为学生设定清晰明确的任务目标,并详细阐述任务的具体要求。以篮球定点投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既具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任务:“连续五次定点投篮都能投中”。这一任务目标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投篮准确性,还对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出了要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高效完成任务,教师还需进一步细化任务细节,比如明确投篮的具体位置(如罚球线、三分线等)、规范投篮的正确姿势(如双手持球、膝盖微弯、眼睛注视篮筐等),以及规定投篮的总次数(如每组练习十次,共进行三组等)。这样的任务设计,既保证了任务的可操作性和挑战性,又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与修正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投篮技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协同作战、智慧碰撞的舞台。在基础武术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两两结伴,共同投入到武术动作的学习与练习中。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更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指导。一位学生负责演示动作,另一位则仔细观察并适时提出改进建议,随后两人再携手进行同步表演练习。这样的互动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了动作中的不足之处,还促使他们在相互纠正与调整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武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合作探究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与他人协作共进,共同追求卓越。这一过程,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效果评价,反馈提升
效果评价作为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收尾之笔,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田径项目的综合实训中,教师通过全面审视学生的跑步姿势、速度表现以及耐力水平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这一环节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窗口,使其能够精准地识别出学生在技能掌握上的亮点与短板,更为学生搭建了自我认知的桥梁。对于在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自信心;而对于那些存在技能瑕疵的学生,教师则耐心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效果评价,学生得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后续的体育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不断精进自己的体育技能,实现自我超越与持续发展。
结语:
小学体育“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我们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明确的任务目标与细化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体育技能,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帅.基于兴趣引导、任务驱动视域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索——以梅华小学为例[J].体育世界,2023,(01):98-100.DOI:10.
[2]洪国梁,张岚.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