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电厂日常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分析

作者

何婷 曲超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264300

摘要:核电厂日常生产计划管理涉及生产计划编制体系、多专业协作配合,通过对生产计划体系的管理,确保电厂生产计划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监控设备性能,提高可靠性。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计划,优化生产流程。这些措施保证了生产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和可控开展,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核电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核电厂;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前言:核电厂日常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是确保核电厂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能行业,生产计划不仅关系到电厂的日常运营效率,更是核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保障。

1生产计划体系

核电站做出的生产计划和机组的适时状态必须相互适应,以保证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设备技术等各类资料的合理调配使用。核电站作为电力生产企业,其生产计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因此生产计划体系是确保核电厂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1]

在核电厂建设期间,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与核电厂工程进度保持同步性,确保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生产工作能够及时跟进,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日常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包括日常生产年度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

年度计划主要来源为上游大纲项目以及可预见的工作活动,包括预防性维修项目、定期试验项目、预防性防腐项目、土建预防性维修项目、重要变更项目等,确保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合理性和可预见性,同时为备品备件、人力资源、程序文件等的准备提供了输入,确保项目得到提前充分的识别。年度计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原则:(1)控制活动风险,在计划编制及PM项目合并过程中控制风险,包括项目合并确认检修条件的一致性、避免冗余列同时安排检修等;(2)提高功能可用性:同一功能设备组或关联功能设备组内检修项目原则上在同一检修窗口安排,提高设备可用率和功能可用性;(3)提高计划合理性及与工程现场的匹配性,在年度计划编制时,需考虑工程调试对系统的需求,同时考虑季节因素影响;(4)均衡任务负荷:在控制风险和提高功能可用性基础上,尽量均衡同一专业在计划时间跨度内的任务负荷。

周计划则是根据年度计划分解而来的,除年度计划外,结合既有检修窗口安排相应的纠正性维修项目,在生产准备阶段,还需结合系统移交进展,在周计划中纳入新移交系统对应的检修项目,相比年度计划更具备执行性,并为检修项目的执行提供提前准备的时间裕度,保证计划工作的风险、所需资源能够得到提前识别,确保实际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执行。

日计划则是日常运行期间指导生产工作的最终执行计划。日计划的编制除了是承接周计划内容外,需考虑机组所处的状态、对于风险的控制等合理安排项目执行,实现生产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和可控开展,确保系统设备的健康状态,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2各专业协作配合

核电厂生产计划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多种专业的协同合作,以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12周计划组织机构的运作模式,根据机体工作项目的专业内涵与工作性质,建立起专业的组织结构,将不同专业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这种运作模式要求明确各个专业的角色和责任,确保每个专业都能在项目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2周计划组织机构的运作模式增强了生产相关领域(生产计划、运行、维修、技术支持、 辐射防护、质量控制、核安全、工业安全、消防、采购等)之间的配合协作,统筹协调电站各方资源,通过对工作文件包的质量、工作许可证类型、隔离范围、工作窗口、工作风险、项目逻辑、备件供应、人力负荷、所需配合工作及行政许可证等方面的集中审查,加强了生产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风险控制、进度控制,从而确保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这种运作方式不仅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效率,也增强了项目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3建立反馈机制

在核电厂的生产计划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流程改进的经验反馈,通过12周计划的经验总结及反馈机制,实现生产工作过程流程的优化、计划安排逻辑的优化、预防性维修大纲的优化等,提升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以及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设备的关键性能验证,反馈机制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于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确保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安全性能,这种反馈有助于识别潜在问题,并在问题影响到核电厂的安全运行之前采取措施。此外,反馈机制还涉及到对技术更新和物项替代的有效管理,防范核动力厂长期运行中因物项老化或者技术过时引起的安全风险。通过这种机制,核电厂能够维持其高标准的安全和性能要求,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核电厂的生产效率和运行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核电站运行状态和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对核电站的优化控制。这样的反馈和监控系统,不仅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4质量控制

对于日常生产计划管理,除了风险控制外,周期性项目数据库的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在周期性项目数据库的维护过程中,需保证维护计划与上游大纲的一致性,因此,建立维护计划数据库与上游大纲匹配性对比的工作机制尤为重要。

(1)上游大纲状态与维护计划状态匹配性对比。需确保上游大纲生效时,对应维护计划存在且生效,避免生产活动漏执行;上游大纲作废时,对应维修计划需取消,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导致人力的浪费。

(2)上游大纲内容与维护计划内容匹配性对比。包括执行内容、执行专业、周期等,避免实际执行工作内容与上游文件不一致的问题。

通过定期匹配性对比,降低人因失误的可能性,提高维护计划数据库质量,从而提高生产计划质量,增强计划可执行性。

结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核电厂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质量,以确保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为核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核电厂将继续作为清洁、可靠的能源来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朱岩峰. 核电厂生产计划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 (24): 160-161.

作者简介:

作者一姓名:何婷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98年3月 ;籍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生产计划管理

作者二姓名:曲超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97年6月 ;籍贯:山东省威海市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