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吕瑞娟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七学校 712000
引言
运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其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运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形式上教师注重于开展题海战术,导致了学生对数学运算失去兴趣。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运算学习中,不利于培养运算能力。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通过主动探索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通过把项目化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能提升学生参与运算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来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其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态度。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使用数学运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血神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 创设项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项目情境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驱动因素,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或者模拟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通过参与与学生真实生活有关的项目,来使得学习更加具有意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项目情境中,在情境当中,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成具体的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数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创设出具体的项目以及相配套的真实、有趣的项目情境,比如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到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乘法》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项目名称为:“美味工坊开业大吉!—— 校园美食节筹备计划”和相应的项目情境“学校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美食节,我们班现在决定开举办一个美味工坊,来售卖自制的小饼干和水果杯。现在请你们作为美味工坊的小当家们,现在需要准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来确保美食街当天能够顺利开张,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做好成本核算!为了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我们熟练运用乘法这个强大的工具!”然后教师确定出需要乘法解决的关键任务,比如说任务 1 :每个人现在需要制作一定数量的小饼干和水果杯。全班有多少人?总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饼干?多少份水果杯?( 核心:求几个几是多少) ;任务2 :如果制作一份小饼干需要 X 克面粉,一份水果杯需要 Y 块苹果。制作所有小饼干需要多少克面粉?所有水果杯需要多少块苹果?( 核心:单份用量 × 总份数 ) ;任务三:为了美观,现在我们想把小饼干按一定的行数和列数整齐地摆放在包装盒里。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一个盒子能装几行?每行几块?一个盒子能装多少块?( 核心:行数 × 列数,乘法与矩形阵列的直观联系) ;任务四:了解面粉、水果等原料的单价。计算购买所有原料的总成本。讨论如何给每份小饼干/ 水果杯定价?全班总成本是多少?预计总收入是多少?( 核心:单价 × 数量 = 总价 )。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情境中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筹备,并进行成果展示。
2. 精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计算
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核心,其挂穿了教学的全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在项目式学习当中,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运算的学习活动中,来运用数学运算思维、推理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来设计出驱动型、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小学数学《认识人数》时,教师设计出“校园烘焙师”的项目,来确定出驱动型的问题:“烘焙社团现在烘烤出许多香喷喷的糕点,他们需要把不同形状的糕点,比如说圆形蛋糕、方形饼干、长条形面包等,公平分给全校活动的小组,这让他们泛起了难,向我们提出来求助,如何设计分配方案并用数学语言说明公平性?”围绕这个驱动型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在项目启动环节,展示糕点图片和分配任务单,来提出问题:“圆形蛋糕1 个分给2 组,方形饼干 1 盒分给 4 组,长条面包分给 8 组,每组应得多少?”学生通过分纸模操作(折纸、涂色),初步感知“一半”“四份中的一份”。教师以问题为引子,来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将运算转化为探究工具,让分数学习从抽象、死板的符号变成生活知识的创造。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运算时,通过将项目化学习引入进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来完成项目,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教师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怎么将项目式学习更好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晓瑞.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23.DOI:10.27280/d.cnki.gsdsu.2023.000221.
[2] 穆雪梅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3,(12):45-47.
[3] 林雪莲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J]. 新教育 ,2023,(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