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数字赋能
王磊
重庆市奉节夔门高级中学校 404600
摘要:信息技术的教育本身就涉及数字化相关内容与体系,而根据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与方法协调,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能进一步补充数字化的教育渠道和平台优势,从而让学生不仅接触到更为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也能以数字化的虚拟技术为依托,促进自身的综合成长,达到与时俱进的个体成长效果。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数据留存的长期导向、课后跨学科合作延伸以及生活元素的实践补充等路径,为更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教育数字化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探讨
前言: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根据学科的基础设计,为学生展现固定的知识点。这一模式虽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体系,但并没有展现出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与发展性。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需求,通过与时俱进的教育协调和改革,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字化转型准备,并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成长和自主延伸优势。
一、做好数据留存,形成长期导向
从整体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体系中的占比较小,课与课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状态,达成良好的课堂建设成效。而根据数字化转型的拓展,教师可以有效把握数据留存的优势,让学生在个体成长与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据,有效回忆自身的课前成果,找准自身的切入点,形成有效的课堂参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班级整体的教育成果进行数据留存,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做好个体建设。
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数字化及其应用》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首先会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延伸,以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演示数字化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接下来,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多媒体设备中的python、c语言等软件中,模仿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恰当的编码,从而在应用的过程中,检验自身的数字化技能与实践导向。而教师为了补充阶段性的教育成果,还可以将学生的编码以复制粘贴、截图等方式,做好数据的留存,并在下节课堂之前进行展示,由学生自主修改或延续,最终编出一个完整的程序代码。
二、注重综合素养,延伸学科领域
数字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教育目标,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只能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有限的资源,而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当把握跨学科的教育目标,从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等角度出发,平衡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的优势和劣势,出现个体问题,所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合作优势,在延伸中形成小组表达和小组互助,并根据小组合作展现综合性的数字交流和共同建设成果。
根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大数据的教育延伸,首先以个体为单位,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出发,思考大数据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以及对整体社会的利与弊。接下来,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把握彼此的探索成果,首先,达成小组共识;其次,也要通过美术、音乐和语文等学科的综合,对小组合作的探索成果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宣讲稿,并根据数字化学习逻辑,录制宣讲视频;最后,教师则要在收集学生小组成果的基础上,将优秀宣讲视频分享给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社会推广。
三、跨越生活元素,补充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检验学生的理论认知和数字化发展水平,也应当在长期的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具生活气息的空间。而为达成这一教育目标,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形成合作,关注学生的数字化水平和生活应用能力,通过家庭教育的延伸,为学生打造生活情境,并有效记录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反馈给教师,为校园教育的调整做好准备。
以《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智能工具,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和互联网终端等。接下来家长还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智能工具的背后逻辑,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等形成认知。在此基础上,家长还应当记录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智能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解决安全、便利等生活问题的实践过程,并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将学生实践成果反馈给教师。
结束语:总而言之,以数字化的教育为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转型和资源体系扩充,而学生则能根据数字化的平台拓展和资源体系延伸,有效补充自身的理论认知、合作情况等,并通过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的平衡,挖掘自身的综合成长效果。最后,教师还应当将现阶段进行数字化改革的成果总结下来,进一步分享给其他学科教师,让数字化转型工作在高中阶段的综合实践中,发挥更深刻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继波.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55-57.
[2]夏仲文.基于单元学业数据分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华东师大版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与编码”单元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9):107-112.
[3]宋波.借数字化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97-99.
[4]梁丽婷,方劲,钟晓珍.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量规设计——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6):53-55+70.
[5]周晨,石晋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促进学生概念转化的研究——以“声音数字化”课程为例[J].计算机时代,2022,(03):94-97.
[6]赵健.试述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