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探寻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视角与实践策略
杨雪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邮编:650033
摘要
本篇文章旨在全面探讨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在融入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方面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纵观当下,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愈发复杂、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愈发凸显。本文在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方面,探寻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视角,并落地可行性,探讨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策略。从情感教育的内涵、对学生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辅导员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实践人文关怀阐述,强调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需求,以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教育;情感教育;人文关怀
一、引言
随着当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彰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角色,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辅导员职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灌输和道德规范,忽视学生情感和心理层面的需求,导致教育效果有限。因此,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成为当前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从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出发,开拓思政教育的新视角与实践策略,对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将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不断提升教育的良性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传统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讨主题前,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雅思贝尔斯曾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1]”这句话折射出四个字,即“情感教育”,它的存在就像催化剂、又如电光火石瞬间的乍破,当师生彼此共情,情感互通时,教育的效果才会持久永恒。什么是情感教育?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就是用心用情,传递、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毫无疑问,情感教育是教育的内核。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意义
情感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稳定性,还能培养情感共鸣能力、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对学生心理状态与调节效果造成的影响 。[2]”因此,教育者应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能够培养情感共鸣能力
情感能力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核心,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它能够增强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有助于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使他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情感共鸣能力是个体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共鸣和连接。它包括情感的识别、理解、表达和交流等要素,这些要素在情感教育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增强情感稳定性
“事实上无论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是接受教学内容的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现象,都是情知并存、交融的实体。[3]”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表达情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调节机制。情感教育通过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情感挑战。让学生学会识别、表达情绪,并且在情绪激动时,不断调适自己的情绪,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情绪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辅导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情感稳定性,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
3.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提供情感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教育强调营造鼓励情感表达的和谐氛围,鼓励开放和诚实的沟通、尊重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情感教育有效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畅和有效,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和成长。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辅导员应该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并坚定不移自己的信念,并通过了解现在的社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4]”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辅导员在情感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评价自我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述故事、分享人生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情感教育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个体的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情感教育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积极、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观。
2.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献爱心等活动,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并愿意为社会做贡献。让学生一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还能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价值,从而去更好的践行社会责任,提升自己的社会担当。
三、人文关怀的实践路径
辅导员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是多维度且逐步深入的过程,旨在通过情感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旨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融入人文关怀。
(一)建立情感沟通机制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了解他们内心需求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辅导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谈,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通过倾听,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引导。“在课堂上课下主动与学生沟通,主动去询问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交流自己在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经验与感受。[5]”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同学生建立信任感,不断去理解、接纳、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二)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
1.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辅导员“都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6]”为更好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员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情感档案,记录他们的情感变化、成长轨迹和关键事件。记录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根据这些档案,“一对一”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情感支持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可以邀请校内或校外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或者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感受,获取一些适合自己的建议或方法。
(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1.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如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线上情感帮扶群,定期在群中分享情感文章、励志故事,以及提供心理调适技巧,向学生传授情感交流技巧及专业知识,了解个人思想动态,解决工作、生活等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用心用情关怀学生并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实习和投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特殊群体
辅导员应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残疾学生等学生群体,把握这些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提供经济资助、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例如,辅导员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等经济支持;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为残疾学生提供无障碍设施和学习支持等。
(四)建立反馈机制
除了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外,辅导员还可以设立情感反馈渠道,如情感信箱、情感热线、电子邮箱等,鼓励学生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及时、有效的帮助。鼓励学生对情感教育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及时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这些机制,不断优化情感教育实践策略,全面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四、结语
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二者相辅相成,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关系的人文和谐氛围,帮助、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然的接受和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人为本”、“教而化之”,这需要学校、社会各界多方合力、共同配合,多角度多实践路径探索辅导员思政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需求。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2]崔鸿飞.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J]. 现代交际,2019(13):125+124.).
[3]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教育研究2002(12):1—5.
[4]部铮,大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致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探究 [J]. 学园 .2017(17).
[5]沈杰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构建[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1):106-107.
[6]肖珍. 人文关怀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 好家长, 2018(6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