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STEAM教育体系下高校美育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山水 马延华 尹灵芳

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摘要】本文从STEAM教育理念着手,阐述了STEAM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美育的价值建构、基于高校美育的现状,阐述其在高校美育中的作用及美育跨学科融合发展前景和策略。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高校美育;策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STEAM教育理念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原则,在跨学科教学思维的引领下,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通过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STEAM教育理念犹如一股清泉,为当下的美育教学开辟了全新的思路,高度契合“大美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因此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深入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美育跨学科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STEAM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与内涵解析

STEAM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范式,它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整合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该理论明确指出,在教育进程里,应当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知识的探寻与生成,而非仅仅被动接纳预先设定好的知识体系。[1]在教育实践层面,STEAM教育大力提倡借助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将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生学会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与效果。就拿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来说,众多艺术家和音乐家从数学原理或科学技术中汲取灵感,开创出崭新的艺术表达形式。STEAM教育特别注重采用项目制学习模式。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着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主动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知识架构,并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从容应对和妥善解决各类复杂问题,进而全方位提升音乐教育以及整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品质与水平。

二、STEAM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美育的价值建构

近年来,STEAM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随着当前“双减”政策和国家《美育工作意见》颁布,美育工作踏人新时代的征程。美育最早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他认为美是完整人格的主要体现。20世纪初,王国维将席勒的美育思想介绍到中国,他认为教育分为智育、德育和美育,美育可以帮助智育、德育的发展,并完善人的情感。随后,蔡元培进一步指出美育对于陶冶情感和社会的功用,并突出了美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具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前美育工作需结合时代特征,以综合育人为目标,强调对于学生培养的全面性和跨学科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美育人,弘扬社会主义美育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样,STEAM教育也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将STEAM教育理念融人美术学科,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非常关键。截至目前,已有国内学者对于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作出探讨。例如,宋乃庆、蒋秋和高鑫指出,STEAM教育理念多学科融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界限。[2]目前对于STEAM教育理念在美术学科的应用,以及如何基于该理念建构美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却较为欠缺。因此,对于STEAM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美育工作中的理论探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美育从以美的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小美育”发展为以美的素养为内核,实现多方位、全人发展的“大美育”。[3]美育在新时代的内涵不断扩展外延,并逐步关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以美育人的作用,重视美育这一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实现年青一代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培养综合型人才,弘扬中华美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美育过程中,应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将各个学科所蕴含的美育资源进行深挖、整合并重组,实现多学科融合的一体化美育体系。

三、STEAM在大学生美育中的应用

当下,大学生美育教育领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美育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尚显不足,美育课教师群体普遍面临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工程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为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美育水平,深度培育他们的审美素养,我们需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从创新美育教学内容、打造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美育运行机制等多个维度发力。

首先基于STEAM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美育课程的开发,是当前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向。这一工作的推进,需要通过整合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革新评价方式、深度开发课程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提升美育教育的实际成效。其次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兼具STEAM素养的美育课教师,对于美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鉴于STEAM教育以跨学科为主要特质,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便成为重中之重。学校可通过组建STEAM教研组,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助力他们开展整合课程设计,深入挖掘并整合课程资源,着重培养教师跨学科知识迁移与融合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无疑是学校。要想有效破解大学生美育所面临的困境,必须首先从学校教育改革层面寻求突破。通识美育课以大学生为特定施教对象,以大学生现有的审美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致力于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其审美表现能力,并以公共课的形式被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通识美育课体系,乃是推动美育教育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许多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且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这种办学模式对于化解美育教育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大的助力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多方面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为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筑牢根基,还有利于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推动学校教师之间的协同共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迈向新台阶,让优秀的美育课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基层教师共同成长进步。

四、结束语

在当代社会,美育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借助系统且深入的美育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自然而然地迈向人格修养的更高境界。在此基础上,以STEAM教育理念为依托,深入探讨美育教育的改革策略。具体而言,要从精心构建大学生美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等多个维度,积极探索STEAM教育理念在美育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路径。通过这些努力,切实破解大学生美育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审美素养的稳步提升与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山水(1986-8),女,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从事建筑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2024年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TEAM教育模式下高校美育跨学科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STEAM视阈下高校视觉传达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邱天.教育教学论坛,2023(43)

[2]宋乃庆,蒋秋,高鑫.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渗透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6):86.

[3]谢翌,赵方霞.美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百年嬗变:课程标准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0(2):27.

项目名称:2024年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TEAM教育模式下高校美育跨学科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XJG202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