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研究
王媛媛
530122199008192624
摘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的当下,街道办事处作为关键一环,承担着众多繁杂且重要的任务。档案管理作为记录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历程与成果的重要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深入剖析档案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体现,探讨两者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推动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促进、协同共进,提升基层工作的整体效能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层社会治理;街道办事处;协同发展
引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街道办事处处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肩负着落实政策、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等诸多重任。档案管理贯穿于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的始终,它不仅仅是资料的存储,更是反映街道办事处发展轨迹、经验积累以及决策依据的信息宝库。实现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基层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深远意义。
一、档案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体现
1.1提供决策依据
街道办事处在制定发展规划、民生项目实施计划等决策过程中,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能够提供历史数据支持与经验借鉴。例如,通过查阅过往的人口普查档案、辖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了解辖区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已有设施的使用情况及短板,从而精准定位当下需求,合理规划新建项目,如辖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避免因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而导致的改造效果不佳与居民不满意,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
1.2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档案发挥着关键作用。房屋产权档案明确居民房屋归属,为解决因产权不明引发的纠纷提供确凿证据。调解记录档案记载以往调解案例的处理方式、经验教训,为新纠纷的调处提供参考思路,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准问题症结,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1.3传承文化
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民俗文化活动档案、历史建筑档案等承载着辖区内的记忆与特色。这些档案通过记录传统节日庆典、民间手工艺传承、古老街巷变迁等内容,为整个街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素材,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凝聚街道向心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力量。
二、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
2.1档案意识淡薄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档案工作视为简单的资料收集与存放,忽视档案的潜在价值挖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文件随意丢弃、资料未及时归档等现象,导致档案资料残缺不全,难以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有作用。一些领导干部也未将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较少,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
2.2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对档案信息化需求日益迫切。然而,许多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手工或半自动化阶段,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档案信息化设备与软件,扫描、录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善,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如权限管理不严格,易导致信息泄露,且档案信息检索不便,无法满足快速查询调阅需求,影响基层治理工作效率。
2.3档案管理与业务工作脱节
街道办事处工作繁杂多样,涵盖民政、城管、综治等多个领域,但档案管理未能与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各业务部门往往自行其是,档案收集整理标准不一,造成档案资源分散、重复归档,难以形成完整的街道办事处综合档案体系。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畅,档案人员不了解业务需求,业务人员不清楚档案管理流程,使得档案不能及时为业务工作提供精准服务,形成“两张皮”现象。
三、推动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策略
3.1强化档案意识培养
为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定期组织档案知识讲座,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前来,详细解读档案管理相关法规政策,深入剖析档案在基层社会治理各环节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同时现场演示档案整理、归档等实操技巧,让工作人员亲身体验规范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将档案工作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对档案收集全面、分类精准、按时归档的部门及个人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而对随意丢弃文件、延误归档的行为予以严肃通报批评。如此双管齐下,让档案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重视、个个参与的良好档案管理生态。
3.2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资金投入上向档案信息化大力倾斜,积极采购前沿的数字化设备,像具备高速扫描能力的扫描仪,能迅速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版本,还有大容量存储服务器,确保海量档案数据有处安放。搭配专业且功能完备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录入电子化、存储有序化、检索智能化以及共享便捷化。同时,筑牢数据安全防线,运用先进加密算法对电子档案加密,严格设置访问权限,依据不同岗位需求精准授权。对内强化培训,选拔有潜力的员工学习信息技术;对外招揽专业人才,内外合力打造精通档案与信息技术的精英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协同筑牢根基。
3.3促进档案管理与业务深度融合
构建一体化工作模式至关重要,由街道办事处领导挂帅,集结档案部门与民政、城管、综治等各业务部门骨干力量,组建联合工作小组。共同研讨制定涵盖档案收集起始点、整理规范、归档时间节点等全方位的统一标准与流程,清晰划分各部门在档案管理链条中的职责。在诸如老旧小区改造、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困难群众帮扶等业务开展前期,档案人员主动靠前,为业务人员讲解档案收集重点,业务推进中协助整理资料,保障档案完整及时。业务部门定期回访,向档案部门反馈诸如信息查询便捷度等需求,档案部门据此优化服务,如为民生项目开通档案查询绿色通道,让档案与业务水乳交融,赋能基层治理。
3.4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部门肩负着深度挖掘档案资源价值的重任,要紧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开展工作。一方面,档案人员需运用专业知识与数据分析技能,对海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与有机整合。通过这种精细化处理,编写成极具参考价值的辖区发展报告、专题资料汇编等二次文献。这些文献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将辖区人口变迁、基础设施建设历程、民生政策落实成效等关键信息呈现出来,为决策层在制定发展规划、调配资源时提供直观、精炼的信息参考,助力科学决策。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档案展览、宣传栏等贴近居民生活的平台,展示地方丰富多彩的历史变迁,如老街巷的旧貌新颜、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发展;展示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像小区环境整治前后对比、治安状况改善的数据等。用这些生动鲜活的内容,拉近居民与档案的距离,激发居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基础治理中来,使档案资源切实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现实生产力,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居民满意度。
结论:
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在街道办事处层面协同发展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强化档案意识、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融合发展以及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打破障碍,实现档案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未来,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两者的协同模式将不断优化创新,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居民的幸福安康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丽娜. 深化农村档案管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J]. 村委主任, 2024, (16): 121-123.
[2]崔进. 浅析如何做好村级档案管理工作[J]. 秘书之友, 2023, (05):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