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活教育” 视野下中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李春艳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215600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 “活教育” 视野下中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通过对具体劳动教育案例的分析,结合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理念,深入探讨当前中班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旨在为提升中班幼儿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活教育视野;中班幼儿;劳动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理论由陈鹤琴先生提出[1] ,强调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意识,是开展劳动教育的良好时机。
二、中班幼儿劳动教育案例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者深入一线,对收集来的52个案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二)分析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
中班幼儿年龄一般在 4 - 5 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和大肌肉动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完善。他们在使用扫帚、刷子、拖把等劳动工具时,难以准确地控制工具的力度和方向,导致无法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技巧。同时,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只能维持 10 - 15 分钟左右,特别容易被身边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缺乏耐心和坚持性。在劳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往往容易选择放弃。
2.教师指导因素
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的劳动教育计划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劳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可能不够科学有效,过于注重劳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的劳动过程和体验。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示范一遍劳动操作过程,然后就让幼儿自己去做,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3.家庭教育因素
在家庭中,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一切生活事务都包办代替,从穿衣吃饭到整理玩具,孩子几乎不需要动手,这就导致幼儿缺乏劳动锻炼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了对孩子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培养。
4.整体环境因素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环境创设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劳动工具和设施。有些幼儿园提供的劳动工具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状况,导致幼儿使用起来不方便,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同时,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没有与家庭、社区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对幼儿的独特价值,无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 在中班幼儿劳动教育中,这些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 “生活即教育” 的角度来看,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很多劳动项目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没有真正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从 “社会即学校” 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没有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没有将社会生活融入到幼儿的劳动教育中。
三、指导策略
(一)依据幼儿特点,制定科学劳教计划
教师应深入了解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 “活教育” 理论,制定系统、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计划。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劳动项目,如简单的生活自理劳动、班级服务劳动和种植养殖劳动等。
(二)优化教师指导,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如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等,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技巧和方法。关注幼儿的劳动过程和体验,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和激励,提高幼儿的胜任感与掌控感[3] 。
(三)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创造劳动锻炼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劳动典范,打造沉浸式的育儿劳动情境。
(四)完善教育环境,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完善劳动教育环境,配备充足的劳动工具和设施,为幼儿开展劳动活动提供保障。创设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区域,如种植园、饲养角、手工坊等,让幼儿在不同的劳动场景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如参观农场、工厂等,拓宽幼儿的劳动教育视野。此外,幼儿园还可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活动,点燃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通过以上策略方法的实施,能够在 “活教育” 视野下有效提升中班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 虞永平.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J]. 幼儿教育,2020 (10).
此文系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3/LX/02/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