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宋京航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背景下,航空维修领域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同时建设科学的航空维修信息化管理平台,旨在推动整个航空领域信息化发展。文章就信息技术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深度探索,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航空维修管理;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一、航空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航空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维修管理手段、模式,已然无法满足航空飞机运行安全的维修标准,这就要求航空公司加快改革进程,不断提升自身的维修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的存在的困境,为航空安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力量,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维修效率

航空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成功搭建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人工处理、纸笔记录的管理形式,在维修管理水平方面有很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航空维修效率。例如,传统航空维修管理中主要依赖人工记录、经验,对航空飞机及设备进行安全诊断与故障检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极易在维修中出现错误[1]。反观应用信息技术的航空维修管理作业,能够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智能检测功能,在短时间内对航空飞机及设备完成检测,显著提升了航空维修工作的时效性。以数据处理为例,航空公司维修管理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将以往维修生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包括航空飞机及设备的维修历史、出现过的故障类型和排除方法、部件更换信息等,当航空飞机需要维修保养时,相关人员就可以快速检索获取被维修飞机的详细信息,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的维修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时间成本。另外,在航空维修流程和计划安排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具体的航空维修任务实现跟踪管理,包括维修任务紧张情况、维修任务完成程度等,结合实际情况对维修人员进行科学调度,确保航空维修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从而保障航空维修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航空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还能搭建远程维修平台,尤其是面临高难度的故障问题时,可以采用远程协作维修的形式,邀请航空维修业的专业出谋划策,以此解决复杂性航空维修难题进一步提高维修效率。

(二)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航空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维修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这对提升航空公司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维修制定维修计划为例,维修周期过长容易增加故障风险,维修周期过短容易浪费维修成本,运用信息技术对航空器运行数据、零部件使用年限、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甚至可以利用预测性维护模型,精确验算出航空飞机及设备维修保养的最佳周期,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维修计划,这就避免了过度维修与维修不足的问题[2]。在库存储备维修管理方面,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时监管各种零部件、维修工具的库存,一旦库存不足时就能自动生成采购报告,同时还能根据零部件使用年限做出提醒,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库存管理的人工成本。

二、航空维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基于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和意义,航空领域及公司需要以维修管理模式为基石,全面引进智能化维修技术和方法,以及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维修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旨在通过航空维修管理保障航空安全。

(一)优化数据管理模式

构建立体化数据管理结构:数据管理中心需要涵盖基础数据层、分析数据层、决策数据层,以便对航空维修工作实现全程性管理,减少航空维修中的失误风险。基础数据层通常需要整合航空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项数据,像是使用时长、故障类型、维修频率等,主要用于制定科学的航空维修计划[3]。分析数据层主要是对大量的维修数据进行清洗,利用有价值的原始数据进行维修趋势分析、故障关联分析,保障航空维修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决策数据层用于生成可视化维修报表、预测模型,为开展具体的航空维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推进数据融合与信息共享:传统的航空维修作业在管理方面流程冗杂,而且涉及多个部门协作问题,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航空维修进程拖拉、滞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解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的弊端,还能有效简化航空维修的作业流程。另外,大数据平台还能整合其他航空公司的维修经验,有利于提升航空维修管理的综合水平。

(二)引入智能诊断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航空公司对每一架航空器创建数字孪生体,利用传感器采集航空器的运行数据,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架航空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孪生体异常情况时,智能系统便会自动开启故障分析功能,然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向维修人员提供直观的故障隐患,指导维修人员开展专业的维修工作。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航空器维修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维修手册、故障报告,很多时候维修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解读,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之后,系统便可自动提供故障报告、维修手册中的关键信息,并且生成简单易懂的故障描述,甚至可以提供科学的故障维修方案,有效减少了人工解读的时间,以及降低了人工错误解读的风险。

(三)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开展航空维修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作为支撑,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航空维修管理平台的改革进程中,需要致力于培养信息技术人才。针对当前航空维修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航空公司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航空公司可以与高校达成合作育人关系,航空公司向高校说明对现代航空维修管理人才的需求,帮助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及时调整方向。例如,高校实施课程改革,开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航空维护专业课程,主要涉及智能诊断技术、数据科学、信息化维修管理系统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出适应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第二,航空公司大力推动航空维修管理数字化转型。组建一支跨部门合作的数字化维修团队,将维修数据分析师、维修工程师、IT技术人员集中在同一平台,提高航空维修管理的响应速度,提升航空维修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水平;第三,航空公司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组织维修技术人员学习各项信息技术,以及学习各种数字化、智能化维修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结语:航空维修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对保障航空飞机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对此航空公司需要结合维修管理需求,做好引进智能针对技术、优化维修数据管理模式等工作,旨在推动航空维修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栋. 飞机维修领域中智能工具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河南农业大学, 2024.

[2]孙恺. N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人员流失问题研究[D]. 海南大学, 2024.

[3]李军. 航空维修数据分析在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J]. 科技资讯, 2024, 22 (06):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