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艺术疗愈视角下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宗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并考察其艺术疗愈功能。艺术疗愈作为一种表达性治疗方式,已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中国则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梳理中国传统艺术与艺术疗愈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传统艺术在情绪调节、自我表达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与方法,并评估了其效果。结果显示,中国传统艺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幸福感。因此,高校应将中国传统艺术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艺术疗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调节;自我表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疗愈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性和治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具有潜在的疗愈功能。

二、艺术疗愈研究综述

(一)艺术疗愈的定义与发展

艺术疗愈是一种表达性的治愈方法,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通过艺术创作、欣赏和互动等方式,帮助个体表达内心情感,释放压力,实现心理调节和治愈。在后疫情时代,艺术疗愈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和推广,特别在欧美国家,艺术疗愈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艺术疗愈专业以心理健康为背景,结合当代艺术来启发学生,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二)艺术疗愈在欧美的应用

在欧美国家,艺术疗愈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监狱、学校、养老院等机构,其治疗对象涵盖了从孩童到老人的各个年龄层。在艺术治疗师的引导下,个体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从而实现心灵的治愈。艺术疗愈不仅被用于临床治疗,还被融入学校教育中,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中国艺术疗愈的研究与应用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当代艺术治疗研究和应用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然而,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关注艺术家及表现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境界,适合结合心理学开展艺术治疗。中央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艺术治疗课程及相关教学研究的艺术院校之一,为艺术疗愈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探索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三、中国传统艺术对艺术疗愈的价值研究

(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心理健康价值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心理健康价值。通过艺术创作,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释放内心的压力和压抑,实现心理平衡和调节。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强调意境和内涵,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个体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治疗的比较

现在的艺术疗愈基本上是通过西方心理学引进的。然而,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西方艺术治疗更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创作,而中国传统艺术则更注重意境和情感的传达。因此,在将中国传统艺术应用于艺术疗愈时,需要结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

(三)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案例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周萍对东方艺术在现代艺术疗愈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她通过中国画的教学实践,发现中国画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情绪健康、自我表达和成长的体验。其他学者也探讨了书法、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发现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心理健康功能。

四、艺术疗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等。因此,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艺术疗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将艺术疗愈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将艺术疗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艺术疗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是建立艺术疗愈工作室或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艺术疗愈服务;三是结合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疗愈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艺术疗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艺术疗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量表测量等方法,对参与艺术疗愈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艺术疗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五、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一)中国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将中国传统艺术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通过绘画教学,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情感,释放压力;二是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三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开展茶艺、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理韧性。

(二)中国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设了“国画艺术疗愈”、“书法静心疗法”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艺术,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感受到了艺术的治愈力量。同时,该校还结合传统节日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秋节制作月饼、春节剪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心理韧性。

(三)中国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参与中国传统艺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传统艺术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一是中国传统艺术能够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二是中国传统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三是中国传统艺术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理韧性,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四)提升中国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心理学知识的专业教师;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四是加强科研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和路径。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艺术与艺术疗愈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传统艺术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高校应将中国传统艺术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推广,中国传统艺术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畅,鹿裳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嘉应文学, 2023, (24): 111-113.

[2] 李文凤,郝祎珩. 高校教育实践中艺术治疗的发展路径探究 [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2 (02): 138-142.

宗怡(1986.3),女 汉族,江苏宜兴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研究

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艺术疗愈视角下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24SJSZ058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