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研究比赛
吴华玉
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 524200
一、熟知命题特点
现代文阅读一,一般由两到三则材料组成,我们称之为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21年新高考的主体内容是“诗与画的关系”即是如此。但2022年选材上有了变化,两则材料缺少了应有的相关性:材料一是理论文章,材料二是学术论文。
这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考查考生信息阅读、处理能力,即从材料中快速检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能从一篇文本或多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信息类文本2021年新高考Ⅰ和2022年新高考Ⅰ比较:
从命题特点看,信息类文章考察的灵活性增强。尤其是第5题,给出他人见解,然后让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题目灵活性更强,开放性也更强。对考生来说,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够得出独到性见解。这很大程度上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整挎性的把握。例如第4题,让学生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这样的题目显然是在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把握,突出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
信息类文本2021年新高考II和2022年新高考II比较:
二、掌握命题走向
1、选文文本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继续沿用上一年度的模式,以两则美学论文组合的形式呈现。从各地模拟题来看,文本材料的组合更是花样翻新,灵活多变。
2、单文本形式再次出现。2021年新高考全国II卷延续上一年度体式,选文是一篇有关网络空间的论述文,让考生全方位认识到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
3、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既灵活又有依据,即题目往往是依据材料的内容重点和文本特色而灵活命制。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考查梳理材料的论证思路和文外信息的印证,新高考全国II卷考查了分析论证结构和看法对策,都非常灵活。
三、巧应命题策略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信息类文本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信息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
二是能够评价与评估主要信息,能够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能够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是能够跨文本辨析,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并能够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对应的任务群主要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等。这些任务群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与语言特点,提高利用多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不断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接下来的备考中,我们应该:
1.把握试题导向:新高考全国卷维持原有的命题模式,在材料的选取和试题的命制上均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但各命题点也稳中有变。复习时,应明确命题特点,再按照新题型强化训练,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累逻辑知识:针对高考试卷中理解分析题、观点态度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考生应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这将有助于找到命题的关键点,快速解题。
3.规范解题步骤:要以压缩语段的方法梳理出文本的思路,先初步了解文意,再快速浏览题干,根据题干定位信息区间,然后筛选、分析、整合信息,最后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