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育教学策略

作者

颜文

平潭城中小学 350400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化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单元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1 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学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它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孤立、零散的教学格局。教师不再局限于对单个知识点的细致讲解,而是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对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整合。通过深入剖析,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层次递进关系以及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联。

2 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缺乏整体性

部分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往往只关注单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小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能只注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单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而没有将小数的认识与整数、分数的认识联系起来,没有明确本单元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碎片化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课进行教学,没有对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和梳理,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运算定律”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能分别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而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运算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运用这些定律。

2.3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能只是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而没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亲身体验图形的运动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运动理解不深刻。

3 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育教学策略

3.1 精准规划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精准规划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是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学的基石。教师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数学教学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要求,同时全面剖析教材,把握单元内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与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单元整体目标。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目标可设定为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和简单比较,经历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2 深度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构

深度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是结构化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对单元内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与重构。以“运算定律”单元为例,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整合,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融入生活实例和跨学科内容,如结合购物场景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总价,与科学中的测量数据结合进行乘法运算。通过这种整合,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3.3 创新运用多元单元教学方法

创新运用多元单元教学方法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图形的运动”单元,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游乐园”情境,让学生在旋转木马、摩天轮等项目中感受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探究式教学法也必不可少,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自主探究内角和的度数,培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在“统计与概率”单元,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共同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

3.4 构建全面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全面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要全面、客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如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中给予针对性反馈。学生自评能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如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优点与不足。学生互评可促进相互学习,如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评价同伴的表现。评价内容要多样化,不仅关注知识掌握,还重视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评价方式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表现记录、小测验等,终结性评价如单元测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教学是一种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科学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系统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单元教学方法,全面实施单元教学评价,构建结构化单元教育教学体系。通过结构化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J]. 张侠 .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09)

[2] 小学数学单元化教学策略研究 [J]. 刘佳. 甘肃教育研究,2023(09)

本文系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概念统领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SM202408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