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高质量研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何伟
广东省信宜市大成镇中心学校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按“领军-骨干-经验-新秀”四个梯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奋斗目标,制定实施全镇教师学习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对策,构建起多层次的乡镇学校师资培训生态,通过“自主 + 合作 + 引领”的研训方式,开展针对性的研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一、岗前培训,蓄力前行。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及学校文化,为即将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年开学一个月内进行新教师的二次培训。
中心学校组织镇校级培训。镇中心学校结合本镇和相关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常规和基本业务的培训。
2. 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县市级培训,主要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和技能的应用培训。
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学校文化体系、规章制度、学科专业技能、师风师德等。培训形式“集中-分组-自研-考核”的形式开展,帮助新教师快速地调整状态,融入学校教育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当中。学期中期还将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新课标学习与考核等多种培训,持续推动新教师成长。
二、青蓝工程,薪火相传。
为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弘扬“传、帮、带”精神,中心学校继续采用“校际结对 + 校内结对”双轨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2024 年校内结对 36 对,校际结对 10 对。主要采取“四结合”形式:(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4)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加强师徒之间的学习交流与互动,为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赋能拨招、传经送宝。
每次活动按基本常规的教学程序进行,每种课型按先行研讨、备课磨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的流程。这样对应式的现场情境的实践培训,让教师们在一起集备、一起观摩,收获更多。
三、协同研训,互促提升。
1. 构建镇内大研训生态体系。组建由中心学校、中心小学教研组、村片区、村小学构成的镇校四级教研培训生态层级。例如语文学科培训,重点开展语文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研和校本作业四大常规教研和综合性学习、学习任务群、大单元等新课标新理念的培训。
2. 开展跨镇研训专项活动。加强镇片区研训学习,组织老师与东镇、钱排、合水、贵子、水口、丁堡、池垌、北界、金垌等镇就课堂教学、校本作业、教学活动、课后服务等展开了专项观摩、交流、研讨,扩大教学视野,增长教学见识。
3. 组建校际联盟研训活动。与市二小建立校际联盟教研,带领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市直学校上课、听课,寻找差距,促进学习。邀请市二小教师来镇村讲课、听评课,通过面对面的碰撞与交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4. 推进教研共同体建设。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协调下,我们中心学校联合市教育城小学、市一小、丁堡镇、东镇镇、白石镇组建“教育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实践经验可以表明,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5.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近三年分六期组织了约 35% 教师到城区市直学校跟岗学习,组织教师到兄弟镇市观摩、研训,到院校短期培训,促进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
四、菁英论坛,携手共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主题活动、片际交流、区域联动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发展。为了让外出学习更高效,学习成果做到更广泛的辐射,学校开展“菁英论坛”活动,为外出学习教师搭建心得分享平台。市外学习分享平台以镇校级层面为主,市内学习以科组层面为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菁英论坛”活动,原则上每月一次,每次2\~3 人。
五、领雁计划,助力成长。
学校搭建“名师引进来”的平台,开展“领雁计划”。借助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的教研平台来培训教师。如与“广东省邱鑫名师工作室、茂名市邱鑫名师工作室”一起举行送教送培研修活动,与“茂名市张小鹏名校长工作室”协同举办教研活动等,帮助各学科教师快速提升业务能力。
教师发展中心将匹配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根据教师需求和学校意见,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资源库,一方面收集适合校本培训的专家信息,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课件、视频资源等,为教师个性化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六、以赛促评,以评促教。
1. 教师素养比赛。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培养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教师素养比赛平台,各学科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具体比赛项目,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2. 教师书法展示。学校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设“妙笔生花-墨色生香-教师书法展”栏目。展示书法作业,选出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校园宣传栏,促进教师硬笔字素养提升。
3.“成长杯”教学赛课。为深化“乐思”课堂研究,每学年举行“成长杯”教学赛课。教学赛课为教师展示教学改革成果、相互切磋学习、共享优质资源搭建了平台。
4. 学科教学竞赛活动。结合市的“青年教师大赛”、市“品质课堂”比赛、市“教学能手”选拔等各层级学科比赛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进。
(1)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一次比赛就是一次主题教研,是研教、学教、合作和提升的过程,每个备赛团队都秉持认真钻研的态度讨论交流,分工协作。
(2)团队备研个体参赛。在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中,我们将教研组的合作、参与作为评比条件之一,而且必须有教研团队全体成员共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执教老师作为参赛代表,既是集体成果的体现,又是个人教学技能和教学成长的展示。
(3)强调团队教研力量。每次评比强调个人与团队不可分割的关系,促进教研组的建设以及强化教研组团队合作、集体探究、经验分享、共同提高,从而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秀的教研团队蓬勃而出。
新形势和新理念下的乡镇学校师资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既要看前做新与时俱进,更要问需于教,立足于乡村教师实际和教学实情,聚力高质量高接地的培训,构建起多层次适合乡镇教情的师资培训生态,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乡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