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研究
王鹤芳
玉溪第十五中学 653100
引言
立定跳远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也是发展学生爆发力和协调性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缺失,这些都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重点聚焦于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训练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阶段,许多学生能够记住 " 摆臂 "" 蹬地 "" 收腿 " 等基本动作名称,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这些动作连贯完成,包括:起跳时双臂摆动与下肢发力不协调,导致力量分散;腾空阶段身体控制能力不足,无法保持理想的飞行姿态;落地时重心不稳,影响最终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分解动作的细节指导,使得学生的技术动作始终存在缺陷。当前立定跳远教学普遍存在训练手段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多采用重复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行完整动作的尝试,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训练效果也随之下降。立定跳远作为全身协调发力的项目,可以通过多种辅助练习来提高特定环节的能力,如通过跳台阶增强腿部力量,通过标志物练习改善腾空姿态等,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所需的身体素质[1]。
二、立定跳远教学方法与实践策略
(一)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水平分组,制定针对性训练内容
教师在开展立定跳远教学时要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通过观察学生的基础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训练小组。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安排分解动作练习,如原地摆臂配合半蹲起跳,重点培养动作节奏感;中等水平组则进行完整动作的反复练习,教师设置不同距离的标志线,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跳跃距离;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增加训练难度,如在起跳点前放置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要求学生在完成远度的同时还要保证腾空高度。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定期评估学生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分组和训练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水平的指导,分层训练方法既避免了统一教学造成的" 吃不饱" 和" 跟不上" 现象,又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2]。
(二)教师演示、慢动作分解,强化关键技术点理解
教师在进行动作教学时应特别注重示范的质量和效果,在完整动作示范环节会选择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展示,让学生全面观察动作过程。在分解教学时,教师放慢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速度,如在展示起跳动作时特意延长摆臂和蹬地的配合过程,让学生看清发力的顺序和时机,对于腾空和落地动作,教师借助标志物或辅助线来强调身体姿态的控制要点。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教师采用 "观察 - 纠正 - 强化 " 的循环模式:先观察学生动作,指出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性地示范正确动作;最后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形成肌肉记忆。针对常见错误动作,如起跳时膝盖内扣、腾空时身体后仰等,教师设计专门的纠正练习,如靠墙半蹲起跳、手持轻物跳跃等,帮助学生逐步改进技术动作 [3]。
(三)设计跳远接力、趣味跳远赛等活动提高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趣味练习形式,接力比赛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队员依次完成立定跳远,累计成绩决定胜负。在比赛中加入特殊规则,如要求第二跳必须比第一跳远、落地时必须保持平衡等,增加挑战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目标挑战赛,在地面设置不同距离和分值的落地区域,学生选择挑战目标,成功着陆获得相应分数,教师设计情景化练习,如 " 跨越小溪 " 游戏,在地面画出不同宽度的" 溪流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距离进行跳跃。趣味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大量跳跃练习,培养了距离判断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 [4]。
(四)结合下肢爆发力、核心力量、平衡协调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教师应制定系统的辅助训练计划来提升学生的专项素质,下肢爆发力训练包括跳箱练习、连续蛙跳、单脚跳等;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采用仰卧举腿、平板支撑、俄罗斯转体等动作;平衡协调训练则通过单脚站立、平衡垫练习、闭眼跳跃等方式进行。辅助练习会安排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与主项练习有机结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重点,如对爆发力不足的学生增加负重跳跃练习,对协调性差的学生加强单脚平衡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严格控制练习强度和组间休息时间,确保训练效果的同时避免运动损伤。通过系统的素质训练,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动作控制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为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分层指导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的动作示范建立了正确的动作定型,趣味化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专项素质训练为技术掌握奠定了体能基础,这些方法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
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免机械照搬,教师以进一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动作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立定跳远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有机结合,形成更加系统的体能发展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建敏 . 情境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黑龙江教育 ( 教育与教学 ),2025,(S1):57-58.
[2] 黄阳东 .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体育立定跳远训练技巧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0):81-83.
[3] 徐倩 . 体质监测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6):74-76.
[4] 林雅雪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