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视角下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有效策略
陈丽琼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423000
前言
在韧性城市的建设中,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属于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其安全性保障至关重要。但以现实情况来看,发现受到内外部因素的较大影响,致使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较高,针对该情况,就应结合韧性城市的要求,研究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有效对策及方法,以便保障全面解决相关的风险问题,最终也能促进城市获得更加安全及长效的发展。
一、完善协同治理体系
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完善协同治理体系,为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效果的主要路径之一,对其深化探索非常必要。对此,应精准定位相关方的责任,即是指社会、政府和相关企业等。对政府部门来说,主要的责任在于下达政策,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应充分贯彻安全生产职责,不管是在项目的设计、还是在施工的整个阶段中,都应根据安全规范及要求来进行,也应提高对安全管控的重视和深入程度,尽可能强化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治理水平;在社会组织的方面上,可为相关方带来所需的服务,主要包括专业化的风险判断评估和安全培训等 [1]。同时,应引领广大公众群体也投入至安全风险的治理中,以便更加全面地提高安全风险治理效果,再者,还要利用不同的途径,增强广大公众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例如,可以组织安全教育活动、以及应急演练活动等,使公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层次认知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如此在发现安全风险隐患时就不会放任不管,而是能主动的进行告知与举报,最终利于达成韧性城市视角下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目标。
二、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技术手段,有利于展现风险治理的价值。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大幅度提升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工程安全风险治理效果。对此,一方面可采取物联网技术,如将传感器设置到不同的基础设施上,高效精准采集设施运作数据,打造互通性的网络体系,如此对于各个主体来说,就可结合于此来得到可靠的设施数据,从而不管是在进行风险问题的监管、还是在落实决策工作时,均能带来数据层面的重要保障 [2]。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中,能明确所潜在的安全风险,获知风险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如,能明确各时间段关键基础设施应用数据的实际变动情况,分析和判断易于产生的安全风险隐患,从而可尽快处理相应的隐患问题,也能采取云计算技术,其具备的计算水平极高,能精准处理评估模型,如此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势必利于带来有效的参考,可提升决策的合理性。再者,也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此为驱动来获得风险预测模型,尽快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做到提前的应对好风险状况。在采取上述技术手段后,有助于符合韧性城市视角下对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相关要求,能使相关方均准确获知工程的安全风险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性、客观性的协同治理。
三、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在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中,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发现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同样为不可忽略的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策略之一。对此,一方面应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分级规范和标准,严格划分风险等级的响应时限以及管理主体等,防范由于在规范上并非统一,而致使产生相关主体管理混乱的状况。另一方面应积极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要善于构建跨领域及跨主体的共享平台,防范不同主体在信息的接收上有所受限,使得安全风险信息能够在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实现充分的流通,如此在相关主体进行协同风险判断和决策时,也更利于提升决策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应注重形成跨主体的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打造高效的联动流程,进而在产生突发的安全风险事件时,相关主体就能在第一时间响应,更加迅速的处理安全风险事件。再者,也要建构责任追究制度,若发现某一主体未能严格履行自身的治理责任,在协同治理中表现得较为懈怠,致使引发安全风险。针对该情况,就应发挥制度的作用,严格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落实成效。
总结
总而言之,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强调以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工程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促进当今城市获得更好的运作及发展。所以,应基于韧性城市的视角,制定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策略,使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均能够发挥作用,形成极大的合力,以此提高对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风险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 2025,(02): 4.
[2] 王纪伟 . 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J]. 城乡建设 , 2025,(02):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