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作者

蔡靖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二中心小学 351100

引言

如今,文化交融趋势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象征民族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应以此为教育资源,有效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价值观念,让新时代人才有效传承宝贵的思维方式与道德准则。在小学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获取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形式,应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敬畏感、民族认同感。

一、小学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一)合理组织仪式活动,发挥道德引领作用

1. 在教育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段,要想实现德育素养培养,应重视仪式活动。分析小学时期经常创办的仪式活动,一般表现为毕业典礼、升旗仪式、联欢会等。当展开仪式活动时,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借此机会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道德引领学生思想正确发展。比如,在升旗仪式活动中,学校要按月统计和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日子,如纪念日、传统节日,设置清晰的传统文化主题,在每个月推行 1-2 次相关的升旗仪式。当仪式正式开始前,负责升旗的班级需要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文化知识的查阅与梳理,在升旗后,利用多元化形式,采取读书朗诵、情景表演、经典活动不同的形式科普宝贵的文化知识。将这些环节合理融到升旗仪式中,保证时间安排合理,同时又能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验[1]。

2. 有效树立道德行为榜样。应用仪式活动,通过其中的独特文化氛围,还有浓郁的教育环境,更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参与仪式活动的人员,如升旗手、演讲人员、主持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拔环节,选择责任意识强、道德行为规范的的学生。选择优秀的人才后,学生群体有了身边的示范者,更能激励学生参与仪式活动,遵循道德行为规范。

3. 推行传统礼仪教育。小学仪式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增加优良的传统文化元素,可加入传统礼仪文化,协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精神,约束他们的行为,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孩子。比如,组建少先队时,当推进入队仪式,在学校中挂上象征传统礼仪的海报,宣传作揖礼、拱手礼等体现礼仪的动作图示;将预备少先队员聚集在一起,在仪式前需要学习和了解具有价值的礼仪知识,明白各礼仪的来源,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少先队员中落实教导工作,让他们学到基本的礼仪动作;在入队仪式中,需要队员以崇高的敬意进行宣誓,誓言宣讲完成后,还应做鞠躬礼的动作,展现队员的决心。激励少先队员深植传统礼仪文化,满怀敬意学习文化。

(二)有效安排主题活动,强化文化实践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可利用一些特殊节点,传播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饱含深厚的民族情感,学校可安排节日主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推进少先队德育工作。比如选取重阳节时间节点,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教师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提前在少先队员中讲解和重阳节有关的民风民俗和背景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节日具有敬老的习俗。以“共度重阳节”为主题,组织少先队员参与演讲竞赛,或者组织他们表演生动的情景剧,为其他学生科普古人在重阳节饮菊花酒、登高的习惯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到距离较近的养老院处探望老年人,培养学生的敬老、尊老、帮老的精神,通过实践学会关心和体谅长辈,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中华美德的传播和继承[2]。

(三)促进家校社协同,高效整合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社会作为不同的主体,通过深层沟通,创建和谐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文化教育工作的推进而做出贡献。对于学校来讲,应推行多种方式如家长会等,和家长拉近距离,传播文化教育的价值作用,使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在家庭中融入文化元素,为学生带来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提升亲子互动性,共同搜集经典的著作,家长陪伴孩子研读。此外,学校应学会借助社会资源,为了获取传统文化资源,可合作当地的非遗传承基地、文化馆等,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安排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文化教育资源。比如,学校和博物馆深度合作,创建“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活动,在学生中安排资深的博物馆讲解员,讲述文物的发展故事,带领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发展的伟大故事。

(四)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文化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少先队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方法。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并推送有趣的传统文化科普短视频,如用动画形式展现历史故事、传统技艺制作过程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开发传统文化主题的线上游戏,例如汉字拼写闯关游戏、传统节日知识问答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巩固传统文化知识。此外,开展虚拟现实(VR)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 VR 设备 “身临其境” 地感受古代建筑、历史场景,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与理解,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

(五)拓展教育渠道,深化文化浸润

除了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还应积极拓展校外教育渠道。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历史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与社区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传统文化表演、文化展览等,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展示出来,同时在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此外,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如书法社、国画社、戏曲社等,在专业老师或爱好者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和钻研传统文化技艺,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作用。

二、案例分析

以某学校为例,如今提倡立德树人理念,学校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需求,加大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力度。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少先队德育工作中合理融入优良的传统文化。

学校为营造具有育人价值的环境,充分把握空间条件,设置以传统文化为主的长廊。利用长廊位置张贴文化名人图片,并附上详细的事迹,科普文化背景知识。学校细致规划课程时间表,并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安排专门的校本课程,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引领下,学生学到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等。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设置角色扮演类活动,学生扮演古代人,并在活动中亲身实践古代站立、见面等姿势动作,从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实践参观类活动,带领学生走访历史古迹,同历史遗留的文物接触,感受古代的智慧。在学生中积极给予鼓励,让他们能够热衷传统技艺的学习,如茶艺、京剧等,真正为社会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如今素质教育地位不断提升,为了顺利开展小学少先队德育工作,要合理渗透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志愿,全力组织仪式活动,发挥道德引领作用,有效安排主题活动,强化文化实践,促进家校社协同,高效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D]. 沈阳大学 ,2022.

[2] 李婷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先队实践活动中的融合探索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34):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