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考改革后贵州省基层学校体育高考训练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
杨刚
德江县第三高级中学 565200
一、引言
体育高考一直承载着为高等院校输送具有体育专长生源的重任,其考核内容与方式的设定关乎众多怀揣体育梦想学子的未来发展轨迹。贵州省原有的体育高考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了具备相应体育能力的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体育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改革势在必行。
二、贵州省体育高考改革内容分析
贵州省体育高考改革呈现出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100 米、800 米项目予以保留,这两项经典项目能持续考查学生的速度与中长跑能力。而原本的侧向投掷铅球变更为前抛实心球,投掷方式的改变对发力技巧、协调性等要求不同。同时,取消立定三级跳远,新增篮、足、排三大球,田径 200 米、1500米以及体操等专业项考试。如此改革,意在从更全面的维度考量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体素质的测试,更重视学生在不同体育专项中的技能掌握,对其身体素质的均衡性、各类技术的熟练度以及应对考试的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体考改革后贵州省基层学校体育高考训练模式创新
(一)训练理念创新
在日常训练中深度挖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点,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趣味竞赛等形式,让体育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爱好,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定期开展学习与体育结合的主题活动,像体育知识竞赛中融入学科知识,或是文化课程里穿插体育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二者相辅相成,杜绝重体轻文或重文轻体的不良现象出现。
(二)训练方法创新
1. 实心球训练方法创新
除了聚焦身体各部位关节技术动作训练外,还可以引用 VR 设备模拟不同的投掷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各种环境下的发力方式及动作调整要点。同时,结合智能实心球,其能实时反馈投掷的力度、角度、旋转等数据,教练依据这些精准数据为学生定制更贴合个人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方案,比如针对力量不足的学生设计专项的弹力带辅助练习,针对协调性欠佳的学生安排手脚同步协调性操等,切实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实心球投掷技术。
2.100 米和 800 米训练方法创新
在借助运动传感器、心率监测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应用。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学生长期的训练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不仅能看出个体的训练变化趋势,还能通过与同年龄段、同水平学生的数据对比,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短板所在。针对趣味性训练方法,除了接力比赛、追逐跑等常见形式,还可打造主题趣味跑活动,像模拟消防逃生场景的障碍跑,让学生在紧张刺激又有趣的氛围中提升跑步能力,极大地提高训练积极性。
3. 专业项训练方法创新
对于篮、足、排三大球项目,采用 “游戏化 + 模块化” 的训练方法。在基础技能模块,把技术动作融入到各种体育游戏中,如篮球的运球接力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熟练掌握运球等基础技能。战术配合模块则借助智能战术分析系统,通过回放比赛视频、模拟战术场景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不同战术配合的要点。实战演练模块引入专业裁判团队,按照正规比赛标准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提前适应比赛氛围和规则要求。对于田径 200 米和 1500 米项目,创新运用 “个性化耐力训练套餐”。先通过专业的体能测试设备,精准测定学生的耐力水平、心肺功能等各项指标,然后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包含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以及有氧耐力训练的个性化训练套餐。
(三)训练计划创新
在训练时间安排上,科学合理地将全年训练划分为基础训练期、专项提高期、赛前冲刺期等不同阶段。基础训练期重点放在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基础技术动作的规范掌握上,例如安排大量的体能训练以及基础的运动技能练习;专项提高期聚焦于各个考试项目的专项技能深度打磨,像针对篮球项目强化战术配合训练,针对田径项目加大专项耐力训练强度等;赛前冲刺期则着重模拟考试环境,调整学生的竞技状态。
四、体考改革后贵州省基层学校体育高考训练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针对贵州省体育高考新考试项目的专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培训除涵盖技术动作分析、训练方法指导、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外,还需结合贵州本地学生特点,讲解如何提升学生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以适应 100 米跑、800 米跑、原地推铅球和立定三级跳远等考试项目。教师要针对新的考试要求,分析学生在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如 100 米起跑技术掌握不好、铅球出手角度不佳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优化训练设施设备
学校应制定体育训练设施设备购置计划,根据贵州省体育高考项目,优先购置实心球投掷训练器、电子计时设备、运动康复器材等。建立健全训练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实心球投掷训练器等易损坏设备,要建立维修档案,记录维修情况和使用年限,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完善训练评价体系
建立以贵州省体育高考要求为导向的多元化训练评价体系。除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从学习态度、训练过程、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态度方面,考察学生对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训练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规范程度。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如针对速度耐力不足的学生,增加 800 米跑的专项训练强度。
组织贵州省内基层学校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体育高考训练经验分享会,邀请在 100 米跑、立定三级跳远等项目训练中有成功经验的学校介绍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训练比赛,如校际间的田径运动会,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结论
贵州省体育高考改革为基层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训练模式和实践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训练设施设备,完善训练评价体系,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基层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改革要求,提高体育高考训练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雄茂. 循环重复训练法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应用[J]. 新体育(下半月),2024(7):42-44.
[2] 车金虎 . 关于普通高中体育生体育高考训练的探究 [J]. 灌篮 ,2021(3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