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征程上市县党校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思考

作者

韦礼周

河池市委党校 广西河池 547000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规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党校既要成为红色革命教育的主阵地,也要成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国防教育的时代先锋,通过国防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广大群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确保实现国泰民安,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安全保障。

一、新征程上市县党校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都有开展国防教育的责任。市县两级党校因受各方面因素制约,要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相对比较困难。但也必须适应新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造条件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

(一)这是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这样的国泰民安大好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往往身在福中只知福,不曾想到在国泰民安的背后,我国国家安全还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

一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日益增强,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一些国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千方百计进行遏制和打压,导致中国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内部安全问题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和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问题,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三是网络安全风险增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等等。为此,市县党校在当前基本培训中,必须创造条件常规化地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能力教育,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二)这是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富国强军”辩证关系认识的需要

“贫穷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对中国过去被帝国主义欺凌、侵略的沉痛总结。今天,中国正以雄厚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人民正在过着和平安全幸福的生活。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只要国富民丰,就不怕外来欺凌侮辱。但是中国近代史用铁的事实证明,富国与强军必须并举。清末晚期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同一时期的美国一样,为什么清王朝说倒就倒了呢?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保障。

富国是强军的物质基础,而强军是富国的坚强柱石,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国家发展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市县党校将国防教育列入年度干部教育规划,创新条件实现国防教育常规化,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并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和引导基层群众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对“富国强军”辩证关系的认识,筑牢军民团结和融合发展的思想基础,进而自觉投身和参与地方国防安全建设,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三)这是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的需要

20 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科技、经济、军事实力格局演化加剧,东西方各方面势力对比出现新的特征。近三年来,俄乌冲突早以上升到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和台海、南海态势等变幻莫测……对这些国际热点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此,需要市县党校要正规化、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对以上国际热点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作深刻解读和系统阐释,让基层干部群众加深对当前国际热点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认识,深化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的理解把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切实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二、当前市县党校开展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干部教育力度,各级党校在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也相应融入国防教育的内容。但在市县两级党校,一方面由于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重视还不足够,国防教育课的安排不正常,主要是以一次国防教育试题测试替代,使得部分学员对新时代信息化战争了解不多,存在懈怠、轻视国防建设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解不够,客观上淡化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使得部分领导干部对当前国防教育的认识水平有限,还未能树立全民参与、全员覆盖且富有创新气息的新时代全民国防理念。

(二)师资队伍层面: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欠缺。

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市县两级党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主要是缺乏专门从事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现有的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师大都存在教学教研水平参差不齐、跨专业授课、缺乏教学经验、缺少从军经历、职后交流培训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由于以上诸因素,导致市县两级党校难以在主体班次正规化、常规化开设国防教育课,在一些学制较长的班次开设一两节国防教育课,也全靠外请,从军分区请一些教官来给学员作一些军训之类的。

(三)教学实践层面:国防教育模式依然滞后,教学内容旧。

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教育模式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国防教育,应当是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但是,受师资素质制约,当前市县两极党校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化建设滞后,以军事理论、国防法规、国防形势、国防历史等方面为主的传统国防教育内容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防教育方式单一,缺乏感染力,教学效果不佳。

(四)硬件配套层面:国防教育资金投入少,硬件设施缺。

市县党校国防教育其中一个短板就是国防教育资金投入短缺,硬件设施缺。一是开展国防教育需要配备的硬件设施包括教材、‌模拟装备、‌演练器材、‌国防教育宣传品和体能训练器材等,还没有被列入年度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清单。二是国防知识和技能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历史、‌理论、‌国防政策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的投入,也还没有列入年度软件投入清单。三是缺乏国防教育宣传品投入,如‌为增强学员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而需要准备一些国防教育宣传品,‌如海报、‌手册、‌视频资料等都比较缺乏,还没有从思想观念上予以重视。

三、新征程上市县党校常规化开展国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站位,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一要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市县党校要发挥地方党校的优势,积极推进社会各方面国防教育,大力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五个全覆盖”,积极响应全民国防教育时代性的号召和引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践行国防安全使命。

二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国防教育的“关键少数”。我们党历来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国防教育,帮助领导干部筑牢国防意识的精神长城,既是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党校的培训学习,领导干部应在“两个大局”的视阈下,理顺全民国防教育与现实工作的关系,统筹强国与强军的关系,真正成为国防建设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要统筹兼顾青少年学生这一国防教育的绝大多数。“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将国防基因融入青少年学生的精神血脉之中,才能开阔他们视野,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国防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统一发展。才能启发青少年学生爱国情感,传递国家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才能引导他们树立强国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构筑起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同时,通过国防教育,才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其强壮体魄,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奠定报效国家的军事基本素质。

(二)培根铸魂,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 在师资队伍选拔层面,保证专兼职教师的来源和配备结构的合理性。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严格国防教育教师选拔和任职标准,着力解决市县党校国防教育教师学历和职称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二要在专业背景、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合理配置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多渠道筛选专业教师,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

2. 在提升师资队伍底蕴层面,一要充分利用军队资源,邀请退役军人等“兵教师”进党校交流国防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党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底蕴,促进党校国防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二要采取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外出考察调研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功底、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

3. 在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层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军地一体的国防教育师资协作机制。

4. 在国防教育成果运用层面,形成军地教育资源共享良性循环,共同打造多元化、多样性的军民融合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三)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国防教育课程

一是在保证党校政治教育和主要业务培训质量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工作,适当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将国防相关的理论、知识、历史、法规、科技、技能、文化以及当前国际形势与任务等内容有机融入党校培训课程,纳入党校绩效考评体系和考核体制。

二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由党校牵头持续推进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以党校为主体,国家机关、其他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各社会组织等,都应承担国防教育的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三是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国防教育的课程中,推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从国防意识的养成逐渐转化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四)因材施教,创新国防教育教学方法

一是对于领导干部学员,在加强国防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典型效应,组织开展“心系国防”等先进示范宣传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先进典型故事,引导学员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

二是对于基层干部群众,要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资源优势,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融入自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多角度分析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南海争端、中印边界等时事热点,通过课堂导入、情景模拟、合作研讨、反馈提升等方法进行讲解,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积极性。

三是坚持和完善军地共享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定期与地方部队联系,共享军地优势资源,积极获取部队组织管理经验,为国防建设想对策、谋发展。

四是坚持和完善军事体验活动制度,组织各班次学员到驻军部队、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用实践行动亲身体验国防军事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五)多方投入,完善国防教育硬件设施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或改善国防教育所需的物理设施,如模拟训练场、军事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等,这些设施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国防教育体验,增强教育的效果‌。

二是引入先进技术投入‌: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数字教育空间,通过高度复刻还原历史场景,提供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国防教育体验,提升受众的体验感,使国防教育传播更加鲜活生动‌。

三是整合红色资源的投入‌: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将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网络化的数字地图,在重大节日、重要时刻,实时就近快捷地为受众推送国防教育资源,提高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是培训师资队伍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育内容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加强硬件维护投入‌:定期对已有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教育设施的良好运行,为国防教育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韦礼周(1979.10),男,壮族,广西东兰县人,工作单位:中共,本科学历,研究方向 :国防教育、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