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的群文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作者

秦绍丽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五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转型升级,“阅读链接”作为群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关注。群文教学打破传统单篇阅读局限,通过主题关联、内容呼应、形式互补等方式将多篇文章有机串联形成阅读网络,有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探究聚焦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从现状分析入手探索有效教学策略,评估实施效果期望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操指导。

一、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整合不足现象,许多教师未能充分发掘教材内外阅读材料联系,往往局限于教材所提供链接文本未能依据教学主题自主拓展补充阅读素材,导致群文阅读广度深度受限。课堂组织形式呈现程式化倾向缺乏创新突破,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引导学生逐篇阅读未能构建文本间对话关系,学生难以形成贯通融合思维模式。群文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忽视阅读能力培养与思维提升,评价标准单一方法陈旧,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群文阅读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教师群文教学专业素养亟待提升,部分教师对群文教学本质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必要教学经验,无法准确把握文本间内在联系导致课堂教学碎片化,学生获取零散知识点而非系统性认知。

学生群文阅读习惯培养不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问题,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安排阅读任务,主动拓展延伸阅读意识薄弱缺乏文本比较分析能力,难以独立发现不同文本间联系更无法形成个人化阅读见解。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学校未能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适合群文阅读课程体系,教材使用机械刻板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策略探究

构建多元联结阅读体系是提升群文教学效果关键策略,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主题相关、内容互补并难度递进文本形成有机整体,可以采用核心文本 + 辅助文本模式围绕中心主题构建阅读矩阵,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间内在联系。群文教学强调文本间对话关系建立,通过比较、联想等认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网状思维模式,教师应当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表层文字理解到深层主题把握,再到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主体性发挥尤为重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文本间联系允许多元解读,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同时信息技术融入能为群文教学注入新活力,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文本关联图谱,利用在线阅读平台拓展阅读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延伸课堂教学边界。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与多元化,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变化、阅读习惯养成等非智力因素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与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生命孕育与成长主题群文教学活动。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篇课文插图,发现小蝌蚪与植物种子共同点——均为生命初始形态激发学习兴趣,接着组织学生分组阅读两篇课文寻找文章相似点与不同点:相似处在于均讲述生命成长过程体现亲子关系,不同处在于小蝌蚪主动寻找妈妈体现动物活动能力,而植物种子则通过特殊结构被动传播展示植物适应环境智慧。教师应当设计问题:为什么小蝌蚪能游动寻找妈妈,而植物种子却不能?植物妈妈通过哪些方式帮助种子找到新家?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生命特点。随后组织情境表演,一组学生表演小蝌蚪找妈妈过程另一组表演植物种子传播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读物制作动植物成长日记手抄报,巩固拓展群文阅读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效果评估

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估群文教学效果重要途径,应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构建包含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多元指标评价框架,群文教学评估需关注学生阅读视野拓展程度,考察学生能否自主建立文本间联系形成网状阅读思维模式。应评估比较阅读能力,学生能否发现不同文本共同点与差异,进行多维度文本分析体现阅读理解深度广度,阅读迁移能力评估尤为重要,观察学生如何将已有阅读经验应用于新文本解读实现知识技能迁移。评估过程中应注重表达能力考察,学生能否清晰表达阅读感受与见解,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值得强调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共同构成完整评价闭环避免单一视角局限性,评估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形成教学评价反馈循环,推动群文教学持续优化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5 课《七律·长征》、第 6 课《狼牙山五壮士》、第7 课《开国大典》、第9 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可以设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题群文教学评估方案。先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对四篇课文主旨理解,考察学生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共同主题能力,组织革命精神寻踪讨论会,让学生分析比较四篇文章中英雄人物英勇事迹与精神品质,评估学生比较阅读能力与主题提炼能力。接着设计革命精神新传承创作活动,学生自选一种表达方式(演讲、诗歌、绘画等)展示对革命精神理解,评估学生阅读迁移能力与创新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红岩》等革命题材作品,制作革命精神阅读地图评估学生自主拓展阅读能力。通过这一系列多元评估活动全面考察学生群文阅读综合素养,既关注知识技能掌握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体现评价全面性、过程性、发展性特点为后续群文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想品德协调发展。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链接”群文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有效途径,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群文教学存在资源整合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构建多元联结阅读体系、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等策略进行改进。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群文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并培养人文情怀,促进全面发展。未来群文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深化教学探究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奠定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龙凤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2):78-80.

[2] 柳青青 . 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J]. 2024(5):572-574.

[3] 屈佳瑞 .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D]. 淮北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