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
高一赫
李哥庄中心幼儿园
一、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意义深远。《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均强调结合地方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胶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胶州秧歌、三铺龙拳、胶东花饽饽等,但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如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教师传授困难等。因此,探索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二、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意义
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意义非凡,它不仅能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让承载着当地历史与民俗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幼儿从小的接触与了解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幼儿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涉及艺术、体育、手工等多领域,幼儿参与课程活动时,语言表达、身体动作、创造力、协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促进情感和态度积极发展 [1] ;同时,其为园本课程提供独特素材,打破传统课程资源的局限,增添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三、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
在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中,前期准备是关键。课题组成员开展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成果与现状以获取经验。同时,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胶州传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之后,明确研究目标为了解现状、总结成效、提升教师能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研究内容包括胶州传统文化内涵分类、融入园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评价体系构建。
(二)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历经了三轮探索。第一轮行动研究将重点放在加强教师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上,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胶州传统文化;创设富有文化氛围的环境,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成立项目小组,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提升其主体意识和动机。以胶州秧歌为切入点,借助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如开展《秧歌娃娃的奇妙之旅》课程故事、进行小班植树节 “秧歌步” 游戏化转化等,积极探索融入园本课程的路径。不过,这一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课程开发缺乏深度;课程开展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基于第一轮的经验与不足,第二轮行动研究从多个维度进行改进。在创新实践形式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融入三铺龙拳、胶州茂腔等传统文化,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资源整合上,积极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资源,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开发与活动,利用周边资源组织参观学习,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同时,高度关注教师成长,定期开展教师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有效提升了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能力。这一阶段,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教师专业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然而,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缺失以及幼儿表征方式单一的问题依旧存在 [2]。第三轮行动研究针对前两轮的问题精准施策。实现了表现形式从身体动作到动手操作的转变,丰富了幼儿的表征方式,将胶州剪纸和胶东花饽饽融入课程,在元旦、“我的家乡” 主题活动、寒假、“家长进课堂” 等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制作剪纸、花饽饽等方式深入体验传统文化。同时,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从教师观察、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等多个维度对课程开发与利用进行全面评价,进一步完善了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体系。
四、实践成效
将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在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幼儿对胶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幅提升,主动参与各类相关活动,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能生动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和活动感受;身体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在学习三铺龙拳等活动中显著提高;剪纸和花饽饽制作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使其展现出独特创意;小组活动则增强了幼儿的分工协作能力,合作更加默契。教师方面,对胶州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入,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借助教研活动和专家指导,课程设计与组织能力不断提升,能够依据幼儿特点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课程建设上,成功构建了具有胶州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胶州秧歌、三铺龙拳、胶州茂腔、胶东花饽饽、胶州剪纸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实施途径多元化,涉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和家园共育等,还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机制。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存在不足。教师专业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课程观尚在塑造,课程实施和开发高质量活动的能力有待加强,影响了文化融入课程的深度与质量,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研究成果推广上,目前研究集中于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级,推广范围有限,后续需扩大应用范围,融入更多文化内容,提升影响力,让更多师生受益。
(二)展望
针对不足,未来有明确发展方向。深化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组织观摩学习与研讨交流,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研究成果推广,通过举办经验分享会、成果展示活动等,将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推广到更多幼儿园,同时持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园本课程内容,推动区域内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胶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在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希望本研究能为其他地区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提供借鉴,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涵涵 . 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探索幼儿园园本课程模式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04):179-181.
[2] 潘晓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策略 [J].甘肃教育研究 ,2022,(05):117-119.
胶州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项目批准号JZGH2024E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