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袁少波
荆门市龙泉中学 湖北省 448000
一、引言
“问题串”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中以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知识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问题间的递进性与系统性。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发展面临着知识碎片化、思维深度不足等挑战,部分课堂仍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思考与推理的机会较少。在此背景下,“问题串”教学凭借其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性与启发作用,成为推动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亟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中,需围绕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目标,从问题设计、课堂引导、思维拓展与评价反馈四个维度展开,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切实将“问题串”转化为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依据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设计阶梯式“问题串”
在“问题串”设计阶段,需以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的主线,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搭建阶梯式的问题体系。首先,梳理教材中知识点的前后关联,明确知识的生成脉络,例如在函数性质教学中,需围绕函数的定义、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内容,理清各性质间的推导关系。其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设计起始问题,确保问题难度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相匹配,避免因问题过难导致学生思维受阻。随后,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与深度,每个后续问题均建立在学生对前一问题的理解与解决之上,形成层层递进的结构。例如,在导数的应用教学中,可先设计“如何判断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的基础问题,再提出“如何通过导数判断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的进阶问题,最后设计“如何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拓展问题。
(二)立足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推导“问题串”答案
课堂互动是“问题串”教学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讲授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推动学生自主参与“问题串”答案的推导。在呈现“问题串”后,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尝试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鼓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思路与疑问。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针对“问题串”中的每个问题,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与初步结论,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与碰撞,通过相互提问、补充与反驳,完善对问题的理解。在小组讨论后,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针对学生的回答,不直接给出对错判断,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推导过程,例如“你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改变题目中的某个条件,你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对于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偏差,教师需及时指出,并通过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偏差,回归正确的思维轨道。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中,逐步完成“问题串”答案的推导,在推导过程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三)结合典型例题与变式训练,拓展学生逻辑思维广度
在学生完成“问题串”基础答案推导后,需结合高中数学中的典型例题与变式训练,进一步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广度。首先,选取与“问题串”主题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在“问题串”中形成的思维方法与知识体系,对例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在例题讲解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梳理,让学生阐述解题的步骤与依据,将“问题串”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迁移到具体的解题实践中。随后,围绕典型例题设计变式训练题,通过改变例题的条件、结论或设问方式,生成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变式问题,形成新的“问题串”。例如,在立体几何证明题教学中,可先以“证明线面平行”的典型例题为基础,随后设计“在已知线面平行的条件下,证明面面平行”“改变几何体的形状,再次证明线面平行”等变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变式“问题串”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避免思维固化。
(四)依托多元化评价反馈,优化“问题串”教学与思维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是保障“问题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对“问题串”答案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在分析问题、推导结论、解决变式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逻辑连贯性、推理严谨性与思维创新性。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查看学生的解题过程与讨论记录,及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课后,设计针对性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在“问题串”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态度、思维方法与收获进行自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相互指出彼此在思维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将评价反馈与“问题串”教学的优化相结合,根据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调整“问题串”的设计难度、逻辑结构与课堂引导方式,例如若多数学生在某一环节的“问题串”推导中存在困难,需降低该环节问题的难度,加强问题间的铺垫;若学生思维广度不足,则增加变式训练的数量与类型。
三、结语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阶梯式“问题串”的设计、课堂互动中的自主推导、变式训练中的思维拓展与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构建起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助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自主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未来,“问题串”教学还需结合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1):25-29.
[2] 王建国。基于逻辑思维发展的高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4(3):41-45.
[3] 张莉。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基础教育论坛,2024(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