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与传播路径

作者

刘秘

重庆市南岸区新城幼儿园 重庆 401336

国际理解教育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幼儿教育应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幼儿的跨文化对话。幼儿阶段正是文化认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期应加强中国故事的传播,促进幼儿文化自信的发展,让幼儿具备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结合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注重家园结合,聚焦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国际理解教育及中国故事概述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 , 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国际理解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结合,能够让幼儿了解自己国家文化,并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促进幼儿文化视野的发展。

广义上的中国故事是指所有承载中华文化基因的叙事文本,而狭义的中国故事是指具有教育意图的传统文化故事。在幼儿教育中,中国故事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载体,丰富幼儿教育内容,让幼儿在故事的影响下产生对文化的正确认识。

二、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与传播路径

结合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需要深入分析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将中国故事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素材,强化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

(一)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特征分析

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幼儿是指3-6 岁的儿童,其对文化故事的理解会经历具象到抽象等过程,从了解表层故事逐渐进入到文化的探究中。在认知的初期阶段,幼儿在阅读了解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会被视觉符号所吸引,形象化的元素内容可以为幼儿提供初步的印象。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会逐渐在符号和意见之间建立关联性,向故事理解层面过渡。当幼儿到5-6 岁后,部分幼儿会对中国故事产生初步理解,能够在故事中挖掘故事主题和价值观念,但还需要教师或家长的正面引导。此外,跨文化认知是国际理解教育之下的重要内容,幼儿在接触、学习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会产生文化比较的认识,能够让幼儿正确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需要基于幼儿这种比较、联想的思维活动,让幼儿具备一定的文化包容性,正确意识到文化之间的不同。

(二)幼儿园主导中国故事教学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将中国故事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帮助幼儿理解中国故事的内容,以此实现幼儿文化意识的强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一是优化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基于中国故事的教学要求设计故事文化体验区域,选择适合幼儿阅读学习的中国故事内容作为环境塑造的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茶文化体验区”,该区域的整体风格应具备淡雅的特点,将茶圣陆羽的故事张贴在区域中,同时以水墨画的风格展示古代点茶、煮茶的过程 [1]。在文化活动中,教师可以讲解茶文化故事,让幼儿了解古代文人与茶之间发生的故事,并让幼儿亲自体验制茶、品茶的过程。二是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遵循螺旋上升的基本原则,对于小班幼儿应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比如,将传统乐器作为音乐教学的材料,让幼儿可以初步形成文化印象。对于中班的幼儿,可以适当引入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故事内容,将故事中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情,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基于中国故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例如,以“丝绸之路”作为主题,开展故事会活动,融合地理、历史知识,实现对幼儿的启蒙认知。三是幼儿园的教师作为中国故事教学的主体,需要探究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呈现出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并引导幼儿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此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注重家园协同实现教育质量提升

幼儿对中国故事的正确认知,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为此,应建立起家园协同的教育机制。一是幼儿园需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强调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需要指导家长,帮助家长正确掌握幼儿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推送中国故事资源包,精心选择中国故事教育资源内容,并为家长提供亲子共读指导,让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中国故事,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强化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二是家长应正确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关注幼儿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例如,家长可以选择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作为教育的素材,像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包括勤以持家和以治家等内容,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并参与到文化的传播中 [2]。三是注重对社区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幼儿园可以联合社区共同组织“传统节日亲子游园会”,邀请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文化内容,让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到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国际理解教育是现阶段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需要深入分析其内涵,将中国故事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分析幼儿对中国故事的认知特点,发挥幼儿园教育主导的作用,构建家园共育的机制,让幼儿参与到中国故事的学习和传播中。

参考文献:

[1] 朱婧媛 . 盘活·说清·演好 : 中国故事的趣味化表达与融合呈现 —以《幼儿教师口语》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 [J]. 鄂州大学学报 ,2023,30(1):59-61.

[2] 王腾 . 幼儿园红色故事改编和教学策略研究 [J]. 传奇故事 ,2023(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