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李中亮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五中学 563000
引言
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围绕“生命的世界”展开,突出“生命的延续”、“稳态与调节”等内容,并重视与生活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成了打破教学瓶颈的关健,重新建构课堂互动形式、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当中感受生命之妙,达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初中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改良的意义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要优化教学方法,就要把素养目标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生命观念,在分析问题中发展科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社会责任。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活化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逐渐养成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初中生物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的关键部分,它应当跟上改革的步伐,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达成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的更新。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结合起来,利用网上的一些资源,虚拟实验之类的扩展一些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的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教学改变,既可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推动初中生物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及使用。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启发性、互动性,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学校里的植物是如何制造氧气的呢?”这样的生活情境。先播放校园内不同时间段植物周围环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清晨、中午、傍晚植物周围空气的清新程度,并提问:为什么植物周围的空气会有不同的清新程度呢?这种改变和植物的什么活动有关?”,然后播放光合作用动画演示,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体变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这种情境教学法把抽象的光合作用知识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积极建构知识的同时,达到了知识学习和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
小组探究法将合作学习理论与生物学科探究性特点相融合,让小组成员就某一探究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等步骤,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探究法,可以打破传统课堂单一的灌输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出“探究豌豆花色遗传规律”的小组探究。先将学生分为 6-8 人一组,每组给学生豌豆花色遗传相关资料,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过程,数据。提出探究的问题:为什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的后代全部是高茎,但是杂交后代自交后会出现3:1 高的矮的这种现象呢?”然后每个小组围绕问题讨论,提出假设“可能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都有的时候,显性性状表现出来。再然后就是进行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用红卡代替显性基因 (A),白卡代替隐性基因 (a),利用抽卡片代替雌雄配子的结合,抽两次,记录下后代基因组合和性状表现。最后由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是否支持假设,得出基因的显隐规律。在此期间,学生不光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明白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而且还改进了自己的实验设计水平,数据整理水平和团体协作水平,更培育起自己的严谨科学态度。
三、结论
优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而言属于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的发展、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改革推进同样重要。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理论的小组探究法,给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未来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做到对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和完善,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给学生带来更为生动、富有内涵的生物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生命科学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 韩小霞 . 跨学科整合在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7):76-79.
[2] 王世晔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5):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