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焦作市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研究

作者

张玲玲 张璐

焦作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焦作市 45400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环保国际标准的提升,使得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转型升级中将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列为培育行业,进而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路径做相关研究,从其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剖析和论证,最终为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可持续稳健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有效实践指导,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动剂。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拟对如何在通过主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式发展展开研究,对新能源电池材 和分析,充分了解现有资源条件和产业支撑情况以及市场发展机会, 响的因素如产业政策、创新技术、全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等,并提出指导建议,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良好有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提出发展策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新能源汽 关注度较高,一些学者对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发 了深入的探讨。国内学界高度关注新能源电池 围绕其产业升级路径展开研究。例如,清华大学科研团队 势为依托,重点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及正极前驱体材料;河南 主张构建“资源开采—材料加工—电池制造—循环利用”的全链条体系,并通过 深度合作驱动技术革新。

国外新能源 池材料 的研发提高产业自身的竞争力, 能源产 业发展状况及相应整合住友化学、 韩国设立专项研发计划, 尽管国外尚未形成针 电池联盟”推动 建设提供了集群化发展范例;美国实施 供了重要参考。

2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规模与分布

经过多年培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渐成规模,产业体量不断增长,现已由 140 亿元发展至 500 亿元、企业数由 14 家增长至 52 家、 j* 品种类由 16 种增加至 30 余种,产业分布于沁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以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导电炭黑等为分支细分领域,多氟多、龙佰集团等骨干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产品走向世界。

2.2 主要产品与技术水平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一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产品包括了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共计 30 余种。其中,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六氟磷酸锂、和兴化工高导电性碳黑,均为全球市场销量的翘楚;龙佰集团磷酸铁产能排名国内第5 位;中原内配氢燃料汽车下线投用。二是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居于前列,在锂电池电解液、钠电池核心材料等领域均有突破,并有部分产品居于国际领先位置,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

2.3 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拥有极 大 市场潜在需求。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动力电池材料需求较大,产品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液等多个品种且竞争力较强,但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多氟多、龙佰集团等企业依靠技术和份额占据优势地位,而中低端竞争压力大,个别低端小企业陷入低价竞争。创新企业产品,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

3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分析

3.1 产业链构成与环节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条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供给、中游产业链生产制造、下游产业链应用三大板块,上游主要是锂、钠、钴、镍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原材料的开采与提供。中游产业链主要包括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材料,比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材料等。下游主要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新能源电池材料终端应用,比如说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

3.2 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 料供给主要有锂、钴、镍、石墨等资源。其中,锂资源为开采的锂矿石以及盐湖卤水中提炼的基 钴矿石开采加工成硫酸钴等钴盐,用于三元正极材料;镍资源加工成硫酸镍等材料可增 的比能量;石墨资源加工成负极材料。具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完善的上游开采加工产业,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提供重要供给。

3.3 中游电池材料生产状况

中游电池材料生产的迅速发展。中游电池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这是因为这里有原材料供应保障及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而这些材料主要专注于电芯及 PACK 的生产,并且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政府予以政策、引导支持,其中游企业亦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提高产品工艺质量,进而使得对高性能锂电池有更高的市场要求。此外,更加重视中游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建设,原材料供应得以保证,进而为中游电池材料生产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4 下游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产业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新能源电池材料下游需求较大,而随着储能(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网调节)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性能优良的电池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并且光伏产业发展对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4 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4.1 发展优势

当前,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 已构建起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形成强劲发展势能。在产业链建设方面, 、 液等核心环节,从基础原料加工到关键材料生产,各环节紧密衔接、 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无机氟化工领军企业,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等核心 领域技术领先,市场份额位居前列;龙佰集团则依托钛白粉产业优势,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快速拓展,成为行业重要力量。此外,还有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人才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吸引一批海内外电池材料领域顶尖专家和创新团队入驻。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等本地高校,联合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围绕电池材料性能提升、绿色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多氟多与高校合作成立的研发中心,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推动产品性能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4.2 面临挑战

在新能源电池材料 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如成本变化问题,因新能源电池材料所用的主要 影响较大,另外还受世界地缘政治情况影响较多,由于部分新能源 成本可预见性较小,对其商品销量、价格和利润率影响较大;国外市场竞争, 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受国际形势影响,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电池的发展新方向和技 这些都可能形成新的国际标准,从而对中国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形成竞争。

5 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策略

5.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对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从全链条发展的 出台了供地保障、贡献奖励、金融支持、补助资金等方面的政策, ,积极引进和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项目, ω7+28+N5 政策体系,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七大新兴产 点培 电池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引。在此框 "3+13+N" 策体系,明确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纳入三大战略 目扶持清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优化人才引育机制等多 态,为产业链培育、企业创新升级和集群化发展注入政策动能

5.2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以氟基新材料为主的高端研发中心等平台,充分利用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资源进行研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的人才培育和集聚,发挥产业创新的强大人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向高端、智能化、绿色的方向提升产业质量。

5.3 优化产业链布局

在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要对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的发展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实现园区内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聚集,促进规模、协作效应的最大化,鼓励上下游企业间的形成有效链接关系,实现资源共用、技术互通,降低其交易成本与物流成本,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短板环节上的投资建设力度,补齐全产业链短板与弱项等。同时,要针对国内外市场动态及时调节和调整产业链条的发展,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

5.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为了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积极与相关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新能源电池材料专业,为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次,为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国内以及国外积极鼓励顶尖人才的引进,进而支持产业发展。再次,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强化在岗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并且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激发相关人才工作热情,保证人才的来源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5.5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后续和整个链条都是一个系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加以促进,坚持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合作、协作发展,结合企业优势,资源共享,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形成产业联盟,推进信息共享与市场共享,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增强市场的影响力;应努力结合产业规划及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协同、协调、高端、智能化与绿色融合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注入活力。

6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实施路径

6.1 项目规划与建设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项目谋划、推进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基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区位选择必须要建立在产业发展实际基础上。聚焦做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新建项目或扩建项目,园区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及物流等设施搭建,严格环评把控所有入园项目。展。此外,构建项目全流程管控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对项目从前期论证、审批立项,到建设施工、投产运营各环节实施动态监测与优化调整。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机制,定期从经济收益、社会贡献、生态影响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清理低效产能,为优质项目释放发展资源。深化与周边城市产业协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联合开发项目等形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协同共进。

6.2 企业培育与发展

注重企业培育 发展 面利用政策与资金发展的方式,培育龙头企 励引导企业与中科院、清华等科研 焦作本地高校,围绕产业实际需求定 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技术研讨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企 技术突破、工艺革新及产品创新成效显著的 织专家团队为经营困难企业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助力 管理优化等实际问题

6.3 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

从产业园区开发 学布局、合理规划,完善生产、销售、 业集聚、打造完整产业链, 服务体制实现园区高效运转,从而保 积极部署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系建设,深度融合物联网、 大数据 业化园区管理团队,吸收国内外优秀 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开发多 园区发展注入资金活力。

6.4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在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扩大市场以及搞好品牌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企业须大力向国内外拓展,积极参与行业博览会、建设销售渠道等使产品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提高企业品牌的创建,加强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质量,为企业形象的塑造,品牌口碑的创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品牌赢得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合作伙伴,助力产业高端和国际化发展。此外,充分发挥新媒体营销优势,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提升品牌曝光度与市场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强化市场动态监测,深入调研国内外市场需求,结合区域消费特征与客户偏好,针对性开发差异化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或并购,加速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行业话语权。灵活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举办线上产品推广与技术发布活动,直观展现产品特色与企业实力,增进与客户的互动交流,持续优化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成效,通过确立以锂、钠、氢主流电池和新一代电池的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定位,初步构建了以四大板块发展的全产业链的产业格局、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扩大的成就和在关键材料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多项产品产销量、技术世界领先的状况、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协作有力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通过本文分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在各个方面的现状都已经做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但是由于受数据分析收集情况,尚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有些方面的问题因受数据影响没能充分展现。又比如:对某些方面在国际市场的了解不全面,没有从不同角度来探究。当然,通过以上文章研究的问题可以判断,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的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加大与国际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商的技术交流,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规划。

参考文献:

[1]《电池手册》[J]. 电源技术 ,2021,45(08):988.

[2] 何林 . 逆向供应链视角下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决策研究 [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DOI:10.27389/d.cnki.gxadu.2023.002270.

[3] 边雨舟 .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制度研究 [D]. 华东政法大学 ,2023.DOI:10.27150/d.cnki.ghdzc.2023.001423.

[4] 汪祥 . 以减排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逆向物流网络研究 [D]. 重庆大学 ,2020.DOI:10.27670/d.cnki.gcqdu.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