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状任务驱动下初中语文阅读渐进式教学策略探究
杨春方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拓展不足,学生阅读视野狭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分层任务链构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阅读深入
分层任务链的构建构成链状任务驱动初中语文阅读渐进教学的核心路径。这一构建基于学生实际阅读能力与认知发展阶段,将整本书阅读目标拆解为多个难度递增的任务环节,形成前后衔接的任务序列,推动学生阅读深度逐步增加,阅读理解能力随之提升。初期任务设计注重基础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完成整本书通读,对主要人物出现位置及时点进行批注,摘录个人偏好的语句片段。以《骆驼祥子》教学实践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标注祥子每次购置或出售车辆的具体时间、发生地点及背后原因,同时摘抄文本中刻画祥子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心理活动的精彩描写句段。此类基础任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熟悉感,积累必要的词汇与句式资源,为后续深度阅读活动奠定认知基础。针对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此类任务因难度适中,能使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正向反馈,有效增强持续阅读的自信心。对于原本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此类基础任务同样具有实际意义,它提供了一次系统性梳理文本脉络的机会,为其后续深入解析文本内涵做好了认知层面的预备。
二、情境任务链激活: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
情境任务链激活的核心在于构建任务情境,以此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热情。教师借助情境嵌入任务,促使学生在特定场景中完成活动,进而提升对阅读材料的关注度与投入程度。在整本书阅读启动环节,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建立相关情境。例如,在带领学生接触《西游记》之前,播放 86 版《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经典片段,其鲜明的视觉呈现、紧凑的故事发展以及为人熟知的配乐,能够迅速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深入探索《西游记》文本的愿望。学生往往会被孙悟空展现出的超凡能力及其反抗权威的形象所吸引,产生阅读原著、了解后续情节的迫切感。这类情境导入方法使学生得以直观体会作品的感染力,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进入阅读过程内部,教师可设计基于角色的体验情境任务。参考《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分组模拟鲁提辖、镇关西、金氏父女等人物,严格依据原文描述进行表演。完成表演要求学生必须仔细揣摩角色的对白、行为及其潜在心理状态,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的核心特质。通过角色代入,学生能更真切地融入故事发生的氛围与环境,强化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与记忆留存。同时,这类扮演活动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与舞台表现力,增强其自信心并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
三、多元评价链护航:综合评价,促进阅读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支持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进步,建立并运行一个包含多种评价方式的体系显得十分必要。这种多元评价体系运作的关键在于从不同视角和层面考察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最终成效,从而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反馈和具体的引导方向。在教学进程中,评估学生表现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如课堂讨论、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具体任务时的状态,细致记录他们在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协作能力等维度的实际情形。例如,围绕《朝花夕拾》展开学习时,教师可设定“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体现了怎样的情感”这一小组探讨主题。在此过程中,那些积极投入讨论、能够贡献独到看法的学生,教师应适时给予认可;相反,对于较少投入讨论活动、发言不多的个体,教师需要了解具体缘由,提供针对性帮助,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进来。这种贯穿教学进程的评价,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实时掌握自身学习状况,识别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而调整学习路径,优化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对阅读成果的评定构成了该多元评价体系运作的另一重要支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诸如阅读报告、读后感、人物评论等形式的书面作业,并依据这些作业的实质内容质量进行评判。当学生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后,撰写一篇表达自身对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理解与感悟的读后感便是一项典型任务。教师评判此类作业时,可着重审视其内容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顺畅等方面。这种聚焦于成果的评价方式,其作用在于促使学生对自身的阅读收获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反思,最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链状任务和情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启新 , 韦冬余 . 初中语文整本书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涵义、特点与价值 [J]. 汉字文化 , 2025,(16): 131-133.
[2] 肖素晴 . 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视角的创新路径—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阅读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5,(24):70-72.
[3] 毛民森 .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重构 [J]. 华夏教师 , 2025,(24): 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