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谢地宝
清远市第三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引言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机构复杂、内容抽象的学科,存在着较强的学习难度,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高中生在学习时常常遇到许多困难,总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此时,“导学案”教学法的出现为物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优化教学质效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培养,实现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一、“导学案”的应用优势
(一)优化预习质量
在物理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充分、合理地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此前,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进行预习,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预习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导学案”的应用,学生可以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物理学习的内容,且可以标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并找出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有目标、有重点地在物理课堂中进行学习,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仔细地聆听和学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强化互动效果
新课标强调了构建交互式课堂的重要性,希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思维上的发展。“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该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核心进行探讨、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将不断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并产生新的学习灵感,同时,学生也将得到逻辑思维、思辨思维、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养,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三)落实课后巩固
由于物理学科存在着较强的学习难度,课后复习环节同样十分重要,唯有做好知识巩固,才可以扎实地掌握物理学习内容,并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导学案”的应用,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设置好巩固环节的问题,当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后,可以利用所得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独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一过程便是学生巩固物理知识的过程。
二、“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该教学法的优势与价值,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流程,使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促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理知识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常常在学习时出现畏难情绪,教师需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以此消除学生对物理课堂的抵触情绪,并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库仑定律”时,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高中生很难清晰地理解该公式的含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将库仑定律与其适用条件相结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出相应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学生的思维将受到启发,并对物理知识形成新的认知,在彼此的沟通与探讨中,学生也将收获更多的灵感,最终对知识形成清晰的理解。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教师将学生置于“舞台”的中央,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高效地理解知识,并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在高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因学习基础、思维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表现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若采取统一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1]。对此,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相结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超重、失重的基本概念[2]。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素养层面来说,要求学生理解物理运动规律的价值,并将知识与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使其产生爱国之情。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比如,为学生呈现“荡秋千”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索保证秋千安全的条件;为学生呈现纸条栓砝码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纸条破裂的条件;组织学生乘坐电梯,引导学生探索电梯的速度范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并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物理知识存在着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完成知识学习,这也是以往物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在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掌握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容,并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动量”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引导性问题:“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在光滑水平面向左沿同一直线进行运动,动量分别为 6kg⋅m/s 和 2kg⋅m/s ,并于追及后发生碰撞,大家说一说碰撞之后的动量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当学生沉浸在问题中时,教师可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 :上述情境是否遵循动量守恒?
问题2 :碰撞前后两球遵循哪些规律?
问题3 :碰撞后动量为正值说明什么?
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可以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是物理课堂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并助力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运用“导学案”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还需对教学评价环节作出改革与创新,以此发挥“导学案”的教育价值 [4]。具体来说,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学生是否具备自主探究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通过自主学习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并根据上述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调整与改善学习方式,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质效的同时,使其形成物理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鉴于此,教师需对“导学案”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其应用优势与价值,并将其以合理、适宜的方式应用于物理教学当中,提高学科育人质量,助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益飞 .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21(26):265-266.
[2] 吴芝豪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 2021(88):138-139.
[3] 刘焕君 . 浅谈”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析[J]. 关爱明天 , 2021(25):10-12.3
[4] 马全才 .”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 学生版 ), 2022(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