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Python 教学的思考
何静
金华市芙蓉外国语学校 321000
如今是信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编程语言的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Python 作为一种简洁、易学且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已逐渐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多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将 Python 作为编程语言纳入课程,例如人教版、浙教版等,浙江省更是将信息技术作为高考科目。在此背景下,我作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Python 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Python 教学正逐步普及。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Python 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高中信息技术Python 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学生基础差异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导致学习Python 时感到吃力。其次,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缺乏透彻的认识,使得实际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导致教育目标不能全面实现。[1] 此外,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 Python 教学的深入发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目前虽有许多丰富的 Python 编程教学资源,但部分资源的更新不够及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需求。虽然教学设备在逐步完善,但部分学校的设备利用率较低。
二、对高中信息技术Python 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探索
1. 小学阶段:兴趣启蒙与基础能力奠基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基本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趣味化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的关键。通过构建游戏化教学场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学生可以在拖拽代码块的过程中学习编程,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逻辑思维能力启蒙的关键时期。通过课堂趣味化和图形化编程工具,能帮助小学生在抽象繁琐的编程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初中阶段:技能深化与编程思维学习
图形化编程以直观的图形界面和拖拽操作,降低了编程的入门难度。而文本编程则需要中学生掌握严谨的语法规则和代码逻辑,更注重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针对这种差异,设计阶梯式文本编程教学方案十分必要。初级阶段,需要完成从真实问题完成拆解过程,文本编程方面可从简单的变量、数据类型和基本运算入手,让学生熟悉基本语法。中级阶段,引入Python 语言的条件语句、循环结构等控制流程,培养中学生的文本编程逻辑思维。高级阶段,开展函数、模块和面向对象编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代码组织和复用能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深化学生的编程技能,通过阶梯式Python 编程教学方案,学生从简单的变量和数据类型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控制流程和高级编程概念。
3. 高中阶段:Python 编程能力与创新应用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将 Python 编程分为基础、进阶和挑战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题目主要帮助学生熟悉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进阶层次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Python 编程算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挑战层次的题目则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探索新的算法解决方案。在训练过程中,引导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优化。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学生的算法设计与优化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为高中学生营造良好的 Python 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Python 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教师如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培训资源能够及时反映Python 编程的最新发展。
2. 优化培训设计培训设计应注重系统性和实践性,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教学。此外,培训设计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培训设备利用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Python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以“技术为基、教学为魂”,通过分层培训、资源协同和制度创新,构建适应数字化教育生态的教师成长体系。只有让教师从“代码传授者”转变为“创新引导者”,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数字素养的未来人才。
(三)教学资源与设备的更新
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Python 教学资源的迭代显得尤为紧迫。随着 Python 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知识体系和技术框架也在不断更新。旧有的教学资源可能包含过时的语法、落后的编程范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需求。
1. 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内容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及时反映 Python 编程的最新发展。例如,可以定期组织专家对资源进行审核和更新,
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优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应注重系统性和实践性,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教学。
3. 加强跨学科资源融合 Python 编程不仅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学资源应注重跨学科内容的融入,帮助教师掌握 Python 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方法。
4. 建立持续更新机制教学资源与设备的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期的更新机制。学校可以与高校、教育机构合作,定期开展更新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
三、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 Python 教学的深化与革新,不仅关乎一门编程语言的传授,更是数字时代素养培育的关键支点。从基础语法到计算思维,从单一技能到跨学科融合,Python 教学正在重塑技术教育的底层逻辑——它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输入,而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的综合载体。当 Python 教学真正实现“工具属性”与“育人价值”的辩证统一,信息技术课堂便能成为孕育数字原住民的创新土壤。教育之舟已扬帆,唯以持续进化之姿,方能在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 韦 丽 娟 . 高 中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现 状 与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J]. 新 课程 ,2020(24):86
[2]吴志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程序设计语言 Python 教学方法探讨[J].信息与电脑 ,2024(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