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李永斌
郴州市博物馆 湖南郴州 423000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系列政策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这指明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核心载体与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要素,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传统博物馆在发展文旅融合过程面临一系列难题。作为湖南省内的主要地级市综合性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同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也存在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展陈方式传统单一,缺乏互动体验
馆形式上,博物馆展览大多是静态的展品陈列和少量的展品介绍,展览形式单一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观众大多是被动地在参观中接受博物馆的教育,无法与展览充分互动,同时在展览设计中缺少情景化的设施与故事场景的制作,不利于观众在参观中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郴州博物馆千家坪文化区内的器物陈列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问题,千家坪文化区的器物大多只是以器型为单位陈列,大致以器物大、小排列组合而成,这种展陈在相当程度上阻止了观众对高庙文化演进过程的认识和了解。该区器物大多只是以器形而非文化分期的形式陈列,对千家坪遗址是以纹饰作为文化特色的内涵熟视无睹;另外,展品说明牌中的介绍过于简单,该区出土器物简介只是标注“千家坪遗址出土”,不具有出土单位、文化分期的介绍;早一期、早二期的器物被混杂摆放在一起,整个区显得比较散乱,没有以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进行组合,呈现简单式“堆积”现状;展陈空间布局及参观路径规划不合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极易产生疲劳,无法进一步吸引参观观众的兴趣;展陈内容不够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缺乏对当地文化的关注,展品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阐释,观众很难了解器物背后的文化及内涵。
(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游客满意度不高
整体服务效果不高,对游客观展及游憩的享受效果产生影响。首先,在展示信息上存在较多问题,观众看到的讲解标牌描述比较抽象,提供的信息相对缺乏。其次,博物馆展览观众的层次性很强,既有普通观众也有专家学者,目前提供的服务信息并不能满足各个不同层次的观展需求。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看到简短讲解标牌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对文物有个大概的印象,并不能引发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和动力;而对于专家学者来说,需要亲自去查找相关的文字信息来进行深入的展览鉴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游赏效率。最后,在展示细节上存在展示问题,如展标问题,出现了轻微遮挡文物的情况,虽然遮挡情况微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对文物正面的完整展示。另外,在灯光设置方面,对高庙文化中精美纹饰在进行展示时,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文物,如刻有馆徽鸟纹的陶盘等展示灯光角度较为不合理,导致在展示过程之中部分纹饰的展示灯光集中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示效果。最后,在服务空间上,博物馆缺乏相应的服务区域空间以及餐饮空间等。
(三)数字化水平偏低,智慧化程度不足
馆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数字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率低,不利于数字化应用普及。数字化展陈技术应用少,很少在展览中采用 VR 技术或 AR 技术给游客一个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数字化馆藏文物不多,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建设慢、欠缺,不利于文物资源充分利用。官网及 App 界面设计粗糙、功能简单且单一,交互功能弱、实用性不强。线上社交功能弱,新媒体手段线上传播少,导致博物馆线上影响力较小。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善,内部运营效率偏低。在线教育内容稀缺,不能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功能,无智能导览功能,游客只能凭借经验参观,没有很好的游览体验感。
二、博物馆文旅融合优化策略研究
(一)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有必要对展陈思想、展陈形式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树立多层次、开放式、互动式的展陈观念;在展陈形式上要注重叙事性和情景性,建立一系列的展览线索和主题,把各文物串珠成线,组成一个连贯的文化叙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让参观者深入地融入到参观环境中;博物馆需要多和其他的博物馆进行资源共享、联系,导入一些优秀的巡展,促进一些有效的文化交流。在展览的形式上建立可评价展陈效果的形式,通过游客的反馈和其他人员进行调查等对展陈的评价,不断的提升展陈的质量,同时要建立展览的教育价值形式,根据不同年龄的游客设计相应的参观路径和项目,使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提升服务品质,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是博物馆文旅融合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要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提供多种讲解服务,满足各类型游客需求,做好设施配套,增设休息室、就餐区、母婴室等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提一站式服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不同游客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对服务质量的抽检调查及第三方测评来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打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博物馆
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要制定详细的数字化建设规划,有序开展系列数字化建设,加大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扩充网络覆盖率,为数字化建设提供硬件基础。开展藏品数据采集,构建数据库,为虚拟展览及研究提供支撑;开发功能齐全的官网及APP ;结合VR 技术及AR技术建设虚拟展厅,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沉浸游览方式;开发在线教育,制作教育相关视频、课程等,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
(四)强化文创开发,释放文化商业价值
文创产品研发是博物馆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应树立文创品牌的意识,形成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序列,挖掘本馆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从中提炼最具代表性,可以承载文化表达的文化符号,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研发的核心点,与专业文创设计开发团队合作,开发富有创意、实用化的文创产品,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多形式的产品结构,有纪念类、生活类、艺术品类等多种类别产品,覆盖多价格区间;建立营销渠道,丰富销售形式;构建文创产品更新机制,定期更新新文创产品,把握时节,以传统节日和临时性展览开发文创产品系列;对文创产品进行评价和检验,通过销售数据和用户反馈数据,对文创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与文创企业长期合作,发展文创产品,联合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
结语
文博融合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机遇,也是考验博物馆的又一新挑战。文—旅—博融合成功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通力合作,需要从体制内外加以改革与创新,才能助力博物馆在新时代下文博融合发展之路走得更好,做好文化传承旅游服务的双项功能发挥的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 晓 青 . 文 旅 融 合 背 景 下 博 物 馆 教 育 工 作 探 析 [J]. 艺 术 科技 ,2024,37(9):160-162+166.
[2] 赵庆旸 .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探究 [J]. 包装工程 ,2024,45(4):35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