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中美术工作的推广与普及办法研究
陈博奇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409800
引言:
群众文化中的美术工作,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融合了审美教育、文化传承和价值引领功能的一种手段。美术工作以普及美术知识、组织艺术活动为抓手,让人民群众由“理解美、认知美、创造美”“理解美、认知美、创造美”再到“理解美、认知美、创造美”,充分发挥了美术工作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新价值,促进了优秀传统的有效传承;实现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美术创作良好平台、增加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民的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一、现状与问题问题分析
1. 区域发展不均衡
当前美术工作有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好,艺术场馆多,但是欠发达地区资源少。调查发现,北上广等城市美术普及效果好,四线以下城市则普遍存在形式老旧、创新不足、参与度低等问题。
2. 供需对接不精准
传统美术活动形式少,跟不上群众多种需求。有些地方出现“你送的不是我要的”错配。重庆调查显示,美术展览、书法培训等活动供给和需求有差距,差 2.3% 到 5.7% ,说明服务和群众喜好不一致。推广美术时,只用单方面讲课方式,导致群众参与少,黏性不够。
3. 数字化程度偏低
互联网发展后,好的数字美术课、展览、资料分散在不同文化馆的 APP 和网站,没有统一入口和共享,形成“信息烟囱”。群众查找难,资源用得少。线上推广内容主要是静态图文和低质录播课,缺少吸引人、互动强的原创精品。供应量不够大需求很大,更新慢,难留住用户。没有系统收集、分析用户喜好、停留时间、互动数据,难了解群众喜好和预测需求。所以服务推送不精准,错配问题还在,做不到个性化、精准化供给。线上活动和线下美术馆、社区活动联系少,没有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或“线下活动、线上延续”的闭环,降低了整体效果和影响力。
4. 人才短缺
群众文化美术人才存在三重结构性问题:总量性短缺和区域性失衡并存,普遍发生在基层文化站的岗位复合化,县级以下的专业岗位不足 15% ,而高端人才则更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少数几个高校;能力断
层和需求升级错配,目前人才的知识结构落后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面临着 VR 策展、数字运营等新型能力的素养问题,再加上非遗传承群体老龄化的风险较大,如木版年画这一类老艺人年纪最大的都超过六十多岁了。机制缺陷制约美术普及发展的持续性,如志愿者一年以上流失率达 40% ,缺少长期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基层美术人才引留难。导致各学校共享美术普及课质量低、普及面窄等问题,存在着以创造财务绩效为目标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进度缓慢问题、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提供线上的专业指导的问题
二、推广与普及办法研究策略
1. 构建多层次空间载体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可以建立“城市 - 社区 - 乡村”三级网络,优化美术普及的空间布局。在城市商场、公园景区、交通站点设艺术展点。例如,浙江提出在博物馆、商业街等地方增加街头表演,把艺术放进生活,改造旧工厂、乡村空房变成美术空间。比如浙江计划城乡结对建 100 家乡村美术馆,鼓励社会力量办艺术馆。在社区文化站、图书馆等地方,依托“15 分钟文化生活圈”增加美术角和创作区。天津市群艺馆开展“文化阳光四季”培训,提供日常服务。
2. 创新内容与形式
可以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分众化课程体系。面向儿童开设创意绘画、黏土手工;为老年人设置书画鉴赏、剪纸工坊;为企业职员提供减压艺术体验课。例如,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以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艺术普及、特殊群体扶持两项为专项任务,培训、讲座、活动、赛事活跃在城市每个角落;群众的选择越来越多,书法、戏曲、非遗、生活美学涵盖了数十个艺术门类;参加的人群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国界,从孩童到老人,从工人到外国友人;覆盖的层面越来越广,艺术普及走进场站、走进企业、走进校园,由城市到乡村,由山区到海岛,遍及全市。还可以在美术工作推广普及中融合当地本土文化元素,将非遗项目纳入课程。如浙江绍兴“徐渭艺术馆”,结合明代书画艺术开发研学项目,青藤主题分馆周末为群众提供读书空间。也采用“创作 + 展览 + 竞赛”一体化模式,开展“全民创意写作”“书画创作笔会”等活动,提升参与黏性。
3. 拓展数字化传播路径
针对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可以建全省统一数字平台,连接线上线下。先整合慕课、短视频、VR 展馆等资源,建省里管的“美术普及云平台”,像浙江“浙里文化圈”,连接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资源。把课程预约、活动报名、资源点播等功能放一起,做到“一个入口找所有资源”。开发微信小程序、H5 页面等简单入口,注册要容易,有老年模式,方便所有人用。制作高清 VR 虚拟美术馆,如故宫《石渠宝笈》VR 展,能 360 度看展。开发 AI 绘画课、名画修复游戏等应用,建数字资源库。在抖音、快手做“每日名画”( ⩽1 分钟)短栏目,B 站直播画家画画,弹幕答疑,小红书发起 # 全民艺术挑战话题,鼓励大家晒作品。开展“线上学,线下做”活动,先直播教,再组织线下一起创作。
4. 引进与培育人才
解决群众文化美术缺人问题,需要从“引、育、用、留”四方面努力。建好人才库,建立“省专家 - 市骨干 - 县专员 - 乡文化员”四级体系。设特别岗位吸引退休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联合高校培养懂美术和数字技术的复合人才。提升人员能力,组织文化馆、高校、社会机构三方联合培训,开发数字策展、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实施“非遗青年传承人计划”应对老龄化。用好社会力量,推广“文艺志愿者星级认证”,给积分落户、信用加分等奖励。建“社会联盟资源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艺术机构到基层。破除基层发展限制,单独设基层文化职称评审通道,提高偏远地区补贴。可学西藏群艺馆,设“全民艺术普及贡献奖”增加职业荣誉。最终让人才每年增加 15% ,基层专业覆盖超 90% 。
结束语
群众文化美术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协调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打造开放共享的城乡艺术空间,让群众享受便捷丰富的文化美术资源;整合本土历史文化与多元文化资源,强化群体文化认同感;发动民众参与,摒弃由上至下的文化传播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文化内生培育;加强数字赋能,形成项目化、多维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在不断探索中开辟出一条美术普及的新路,最终使美术普及真正在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开花结果,在奋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之中体现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 关于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促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实施意见 [EB/OL]. 搜狐网,2024.
[2] 刘鸿 . 重庆市全民艺术普及调研报告 [J]. 社会科学前沿,2019, 8(8):1428-1436.
[3]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宁波创新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全力助推实现精神共富[EB/OL].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 2022.
[4] 巫志南等 . 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2017)[M]. 宁波文化蓝皮书,2017.
[5]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 培育惠民品牌 创新艺术普及 [EB/OL].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2023.
6] 探析新年画运动对公共美育普及的意义[J]. 中国美术研究, 2022(03).
[7]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 西藏: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繁荣基层群众文化 [EB/OL].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2017.
[8] 康锐 . 全民艺术普及研究 [N]. 中国文化报,2023-11-29.
[9]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 推广更具品味的街头演艺、开展精准适配的艺术培训……浙江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促进全民艺术普及[EB/OL]. 凤凰网宁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