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视角下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与策略研究
郑霞
安康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72500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受工业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区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对此,在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应以治理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多尺度视角,探索协同治理路径。
一、多尺度视角下城区大气污染状况分析
(一)宏观尺度的区域传输与气候影响
从城区大气污染的全局角度出发,发现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污染物跨区域传输和自然气候产生的光化学反应。在污染物跨区域传输方面,以我国北方京津冀城市群最具代表性,由于这些城市分布紧密,当冬季盛行西北风时,其中坐落于西北部的工业城市,随着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持续进行,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将交通污染物、工业排放物等物质传输至城区,再加上城区本地的污染物排放导致其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具体的污染物排放贡献率如下表所示[1]。深入分析气候因素对城区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发现高温天气下会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得城区大气环境中臭氧的占比显著提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如果年平均气温升高 1c ,则在炎热的夏天臭氧超标天数会增加 3 天。
(二)中观尺度的功能布局与污染排放
从中观尺度上深入分析城区大气污染中城区功能布局与污染排放在空间分布上的紧密关联。根据城区功能分区的不同属性,发现其污染源的构成和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业功能区,由于该区域集中分布大量工业企业,故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包括工业生产活动燃料燃烧、化学反应等环节释放的 SO2 、 NOX 和颗粒物,尤其前两类污染物排放量在区域总排放量中的占比一般可达到 60%~80%.40%~60%~ 在商业功能区,由于该区域餐饮服务业密集、车辆通行频繁,故该区域大气污染的排放源以餐饮油烟和汽车尾气为主。其中,餐饮油烟排放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贡献率可达到 10%~20% 。一家中型餐馆一个小时排放的油烟量可达到数千克。商业功能区周围道路的车流量比其他区域高约 30%~50%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车辆在频繁启停与怠速中的尾气排放量或进一步增加,导致该区域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达到 100~300μg/ m³。在居民生活区,以处理生活垃圾、家庭能源消耗和日常出行等日常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作为主要污染源。与其他功能分区的污染源排放量相比,虽然其单点排放量不大,但由于其分布广泛且持续存在,故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微观尺度的排放特征与污染扩散
从城区大气污染的微观层面来看,其污染严重程度往往与单一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和扩散规律存在密切联系。以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为例,围绕应用传统能源的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按照其汽油与柴油两种燃料的区分,并设置城市拥堵与高速行驶两种截然不同的行驶工况,发现其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单位里程的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轻型汽油车在城市拥堵的行驶工况下,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分别为 3g/km 、 0.5g/km 、 0.3g/km ;重型柴油车在高速行驶的行驶工况下,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分别为2g/km 、 0.3g/km 、 5g/km, 。根据不同城区地形地貌、建筑布局、建筑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扩散速率和扩散范围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与策略分析
(一)统筹协调,加大执法力度
城区大气污染治理不仅是环保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需要生态环境、公安、交通、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立足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居中引领的作用,构建高效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在城区大气污染治理中出现职责不清、监管空白等问题。围绕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城区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中构建跨区域协同协调机制,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跨部门联合执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各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具体权限和职责。比如,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监管工业污染源,制定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公安,交通部门主要负责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住建部门主要负责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管部门负责做好餐饮油烟排放治理,全面监管露天焚烧。
以明确的权责划分为基础,在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一方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协同治理体系以及明确的实施细则,依法从严处罚违规排放、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强化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增强执法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从强化技术保障的角度出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进行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污染问题。
(二)关注需求,革新生产技术
通过对城区大气污染源的深入分析,发现工业生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需坚持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的根本导向,针对传统生产技术在操作工程中污染大、能耗高的问题,推动生产技术革新。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对清洁生产技术、废气处理技术等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应用先进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实现对企业技术改造成本与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加强高新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道路上,可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需求,把握产学研融合的契机,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合作,以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确定高校与科研机构完成技术研发方向,发挥其在科研资源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围绕企业工业生产中废气净化的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可着力于研发新型工业废气净化技术,在技术研发完成后投入工业生产,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三)科学引导,强化社会参与
为实现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全社会参与,围绕社会企业、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等主体,采取现金奖励、财政补贴和宣传动员等引导措施,调动其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并建立畅通的投诉渠道,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的社会监督。
结论:
综上所述,从城区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这种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中大气污染的来源,可从区域污染协同治理、优化社会生产技术、动员社会全员参与等层面,构建协同治理机制,以科学可行的治理措施改善城市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 庞广涛 . 多尺度视角下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与策略研究 [J]. 清洗世界 ,2025,41(05):144-146.
[2] 陈金信 .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探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5(13):130-132.
作者一姓名:郑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1.04 ;籍贯:陕西岚皋;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初级);研究方向: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