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尹江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第三中学 013450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
1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且不可或缺。于文化传承而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与血脉,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能让学生触摸历史脉络,了解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瑰宝,如诗词歌赋、历史典故等,确保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避免文化断层。从学生素养提升来看,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文学精华。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时,能积累优美词汇、掌握精妙修辞,提升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同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如仁爱、诚信等,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风尚。
2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教学理念存在明显偏差。在日常教学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上,认为传统文化内容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有限,对传统文化渗透不够重视。例如,在课程安排上,压缩传统文化相关教学内容的课时,将更多时间用于讲解语法、修辞等考试重点。这种功利性的教学观念,使得传统文化教学被边缘化,学生难以深入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2.2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活力
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诗词、文言文的意思和背景,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只是逐字逐句地翻译,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变得枯燥乏味。此外,教师很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2.3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虽然丰富,但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例如,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和生活体验,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没有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感到陌生和困惑,无法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3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
3.1 立足课堂教学,深度挖掘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核心阵地。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讲解字词释义、诗句翻译,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例如,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可带领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描绘的清幽画面,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文言文教学里,除了传授语法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古人的思想智慧与道德观念。如学习《论语》,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仁爱之道。
3.2 开展主题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古诗词、经典散文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涵盖诗词、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绘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3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解古诗词时,可播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或音乐,如讲解《春江花月夜》时,播放同名古筝曲,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
3.4 加强家校合作,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空间
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也应加强合作。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注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书籍、观看传统文化节目、参观文化古迹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以及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比较教学法、实践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可以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时,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 陈春生. 教师博览,2022(36)
[2]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的路径探究. 林尚铁. 初中生辅导,2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