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品牌建设及发展研究

作者

何梦圆 聂花菲

龙泉市博物馆 323700

引言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浙江作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2022年3月,浙江省文旅厅、文物局印发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这份指南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的目标。以此为契机,乡村文化的振兴与传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座座“小而精、精而美”又集聚乡村特色的文博场馆拔地而起,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1.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

1.1乡村博物馆概况

龙泉市目前已有50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浙江省级传统村落和8个丽水市级传统村落,境内传统村落众多,文化遗产、红色资源丰富。2022年起,龙泉市以“浙文惠享”省级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博物馆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建成14家乡村博物馆(表1)。

表1 2022—2024 年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名单

1.2 馆藏资源与特色

龙泉作为中国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丰富的传统古村落资源,同时独有的剑瓷文化又为传统村落赋予了个性化的文化价值。龙泉市内乡村博物馆凝练涵盖了红色根脉、名人故居、非遗技艺等多个建馆主题,藏品总数1500余件,馆藏资源丰富。这些藏品不仅见证了龙泉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也反映了当地乡村的发展历程。

1.3 运营模式

目前,龙泉市乡村博物馆主要采用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合作等方式参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为更好地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龙泉市2022年印发了《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常态化运营机制(试行)》,补助的标准:通过省文物主管部门评估认定的乡村博物馆一次性给予创建补助资金 3 万元。日常运营评估合格的每个乡村博物馆每年给予 6000 元的日常管理运营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展馆改造提升、展陈优化调整、展品补充完善、博物馆宣传推广及日常管理运营等。

2.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2.1助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的“存储器”,其将散落于民间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和展示,使乡村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如龙泉市竹垟畲族乡的畲族文化馆,场馆建筑为村内的古民居进行改造,馆内展示了畲族的起源、畲族的民俗与风情、畲族的手工艺文化、农耕文化等内容,同时馆内设有畲族彩带手工体验区,“畲小妹”文创区。通过对畲族文化的展示,既提供了本族群众了解民族文化的平台,又有助于传统的保护与利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2促进文旅融合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乡村博物馆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带动乡村文旅转化为激活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游客在参观乡村博物馆的同时,还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上垟镇“向上扬”青瓷展示馆以原国营龙泉瓷厂老厂房为依托,通过传统非遗体验、现代车间参观等沉浸式内容展现龙泉青瓷从古至今发展脉络,并获评浙江省三星级乡村博物馆。同时,借助青瓷小镇景区每年开展的龙窑研学活动,它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24年共吸引游客4万余名,带动周边民宿和农家乐产业增收70余万元。

2.3构建乡村文化记忆空间,唤起乡愁

通过乡村博物馆,乡村的记忆与文化才能够得以留存。乡村博物馆将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乡村故事等进行集中展示,实现了乡村与村民、游客的对话空间,游客可通过这些藏品,产生共鸣,唤起乡愁。

3.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3.1品牌传播力度不足

目前,龙泉市乡村博物馆的品牌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当地主管文物部门的宣传,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缺乏系统的品牌传播策略。这使得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局限在较小范围内,很多潜在游客对其了解甚少。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乡村博物馆由于 “热度”过去之后就面临冷清的情况,而运营较好的博物馆都相应借助了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与文化旅游线路有着密切联系。

3.2 品牌建设人才短缺

乡村博物馆品牌运营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与服务。然而,目前龙泉市乡村博物馆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大部分场馆的负责人缺乏运营品牌相关经验,难以满足博物馆品牌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如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由于缺乏专业设计人才,目前大部分文创产品均为自行采购成品进行售卖,缺少创新。

3.3 资金投入有限

目前,龙泉市乡村博物馆主要依靠政府资金补助,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财政支持有限,只能维持日常的开放。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更新展览设备,展览形式陈旧,难以吸引游客,这使得博物馆在展陈设计、历史内涵挖掘、体验活动策划、品牌活动推广等方面受到制约,无法开展高质量的品牌建设活动。

4.助力龙泉市乡村博物馆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4.1 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加强宣传推广

乡村博物馆的品牌形成最重要的是兼顾品牌传播,充分利用好自身本土文化特性,将特色文化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普及到更多受众中。除了利用当地文物局官方网站、当地的旅行社等平台进行宣传外,也可采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博物馆的展览信息、文化活动、藏品介绍等内容,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同时也可与旅游平台、研学机构合作,推出乡村博物馆旅游线路和套餐,邀请旅游博主、网红达人等进行实地体验和宣传推广,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4.2 探索“乡村博物馆+”模式,打造研学精品品牌

乡村地区文旅资源的丰富,给乡村博物馆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研学品牌开发首先要结合本地乡土文化特色,针对调研结果开发研学产品方案。一方面,深入挖掘龙泉市乡村博物馆的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元素,明确独特的品牌定位。例如,小梅镇金村的海丝瓷源展示馆可与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村码头等景点进行串线打造研学路线,推出考古研学主题活动。通过考古遗址和展馆的参观,再到考古挖掘体验、青瓷拉胚制作,沉浸式带领观众体验龙泉青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传统烧制风俗、考古挖掘等。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宝溪乡将红色景点与自然景观、青瓷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并推出旅游线路,同时借助近年来举办的不灭窑火活动,更是为乡村博物馆吸引了大量人气,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

4.3文化联姻,加强乡村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

可考虑与当地国有博物馆、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宝剑行业协会、美术家协会等机构合作,借助多主体的资源策划主题系列展览,既满足文博资源的整合,又能不断丰富乡村博物馆目前现有的展陈,扩大场馆知名度,从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如龙泉市博物馆与查田镇溪口窑遗址博物馆于2023年合作推出的“哥窑作品展”,向观众展示60余件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大师、手工艺人设计烧制的龙泉哥窑作品。同时还可以依据展览主题采用动态展示方式,如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来与观众面对面现场展示技艺。同时,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爆火也更加说明了品牌跨界融合的重要性。鉴于乡村博物馆在人才资源上的稀缺情况,可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如借助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开展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达到旅游资源宣传与乡村产业帮扶的完美结合。

5.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建设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合作。同时,我们也要立足各地乡村博物馆的优势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并将其融入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当中,实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聂梦晴.杭州市乡村博物馆品牌建设调研报告[D].浙江工商大学,2023.DOI:10.27462/d.cnki.ghzhc.2023.001329.

[2]唐金具.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博物馆发展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08):86-89.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22.

[3]施波文,马磊,何亮.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自然博物院助力乡村博物馆发展的实践探析[J].自然博物,2024,9(00):124-132.

[4]刘晓.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博物馆助力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及策略分析[J].自然博物,2023,8(00):93-100.

[5]张炅晨,宋珂欣,王雯,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机遇与困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0):84-87.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