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

邹礼

四川融智绿色创新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省乐山市614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搬迁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遗留的污染物对场地土壤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企业搬迁后,遗留场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生物富集作用,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开展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研究,对于识别污染风险、制定修复策略以及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调查方法、技术要点以及风险评估与管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重要性

1.1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排放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生物富集作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植被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生态风险,为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维护生态平衡。例如,某些遗留场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会抑制植物生长,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进而影响土壤保持能力,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因此,通过调查明确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恢复场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1.2 保障人体健康

遗留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通过呼吸、皮肤接触以及食物摄入等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致癌风险;重金属如铅、镉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通过调查,可以明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范围,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健康。例如,在场地再开发为住宅或公共设施之前,必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土壤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此外,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场地,及时开展调查和修复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暴露风险,减少因土壤污染引发的健康纠纷和社会问题。

2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方法

2.1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开展实地调查之前,收集场地的历史资料、生产工艺记录、污染事故记录等相关信息,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类型和污染源分布,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资料收集是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基础环节,通过查阅企业档案、生产记录、环境监测报告等资料,可以了解场地的历史使用情况和潜在污染源。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使用情况、废弃物处理方式等信息,有助于判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途径。同时,结合场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水流方向等,可以分析污染物在场地内的迁移和扩散规律,为合理布设采样点提供依据。

2.2 现场采样与检测

根据场地特征和污染风险评估结果,依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等,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包括采样点位的布设、采样深度的确定以及样品数量的控制。采用先进的采样设备和技术,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运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获取准确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现场采样是获取土壤环境质量数据的关键步骤。合理的采样方案应充分考虑场地的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采样点位的布设应根据场地的大小、形状、污染源分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优化,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例如,在污染源附近应适当增加采样点密度,以准确反映污染程度和范围。采样深度的确定则需结合污染物的迁移特性,对于挥发性污染物,重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而对于可能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则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分析。在采样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采样设备,如土壤钻探设备、分层采样器等,以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交叉污染。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GC-M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对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取准确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管理措施

3.1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毒性、暴露途径、受体敏感性等因素,定量评估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水平,为污染场地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是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在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情况,包括场地的使用功能(如住宅、商业、工业等)、周边环境特征(如居民分布、水体分布等)以及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风险评估模型通常包括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三个部分。暴露评估主要分析人体或生态系统与土壤污染物的接触途径和接触频率,如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物摄入等方式;毒性评估则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参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风险表征则是将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量评估土壤污染的风险水平。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将场地土壤污染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为后续的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长期监测与管理

建立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修复后的场地进行跟踪监测,评估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长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土壤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环节。在场地修复完成后,需要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污染物的残留浓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等。通过长期监测,可以评估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反弹或新的污染问题。同时,在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管,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境质量要求,防止因不当开发导致的二次污染。例如,在场地开发为住宅或商业设施时,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环保要求,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在场地开发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物扩散。通过长期监测与管理,可以确保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在修复后的长期安全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是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严谨的风险评估与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土壤污染风险,为场地再开发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调查技术的局限性、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修复资金的短缺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卓 . 某磷化工企业搬迁场地环境质量分析、风险评估及管控方案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2] 刘文强 , 党伟民 , 牟业龙 , 等 . 某镀锌企业搬迁场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及评价 [J]. 现代矿业 ,2022,38(02):255-258.

[3] 罗冬, 金华平, 羊德容. 四川某制革企业搬迁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3(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