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疆内高班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方茗萱 朱俊灵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广东江门 529000

作者简介:方茗萱(198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高中数学教师

摘要:新疆内高班作为国家教育援疆政策的重要举措,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使命。数学读题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受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内高班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常面临理解障碍。本文通过对新疆内地高中班数学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探讨内高班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培养策略,旨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思维品质。

关键词:新疆内高班;数学读题能力;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巩固西部大开发成果,促进各民族繁荣与发展,自2000年开设新疆内高班以来,为新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读题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然而,内高班学生因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在读题过程中常出现题意误解、信息提取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现状并提出可行策略,为优化内高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现状

1. 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

内高班学生多来自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非其母语。数学题目中抽象的专业术语、复杂句式及文化背景知识易导致理解偏差。例如,部分学生将 “增加了两倍”误解为“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混淆 “概率”与“频率”的概念。

数学题目常包含冗余信息、多条件关联及隐含条件。调研发现,约45%的内高班学生在复杂应用题中存在“信息遗漏”或“主次不分”的问题。例如,在涉及行程问题的题目中,学生可能忽略 “同时出发”“中途停留”等关键条件。

2. 数学思维习惯的局限性

新疆学生大多比较纯朴,思维以直线型为主,直线型思维方式又称冲动型方式,他们讲话直来直去,喜欢干脆,对问题的回答往往直截了当,不会多想;他们能够下苦功、做成事,但由于普遍缺乏仔细的思考,容易错误百出,而现在的习题和考试比较灵活,需要层层剖开分析,一般都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很少直接考查知识点,对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部分学生依赖“机械解题”,缺乏对题目逻辑关系的深层分析。例如,在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可能直接套用公式,而忽略对图形隐含条件的挖掘。此外,部分学生习惯直译题意,未形成数学建模思维,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不足

首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计划性差,自学能力低下。在预习数学新课时,学生没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预习内容,不能做到对预习内容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预习效果不佳; 其次学习活动过程中,不能以恰当的方式组织信息,对问题做出恰当的分解和组合,并没有注意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层次性,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而是在数学学习中,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学习后很少回顾,并与课本进行对照,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

4. 心理因素的影响

语言焦虑与文化适应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读题产生畏难情绪。调研显示,约30%的学生在遇到长题干题目时会直接放弃,或因过度紧张而误读题意。新疆班学生在以前的学校原本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刚来时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更有美好的设想,期望值比较高。到了新集体中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自己班级中的位置,特别是经历了基础性的测试之后,忽然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居然存在着那么大的差距,语言的不同和基础的薄弱,又带给他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让许多学生都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给学生不仅带来学习上的困难,更会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策略。

1. 语言能力与数学术语强化训练

分层词汇教学,将数学术语按难度分级,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形式辅助理解。例如,用动画演示“抛物线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符号”的关系。

句式结构解析,针对复杂题目,采用“拆分-重组”策略。例如,将“若函数 f (x) 在区间 [a,b] 上连续且可导,且 f (a)=f (b)=0,则存在 c∈(a,b) 使得 f’(c)=0”分解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2. 数学思维可视化训练

锻炼学生思维导图构建,引导学生用图形化方式梳理题目信息。例如,在应用题中用箭头标注“已知条件→待求量”,用不同颜色标注“直接条件”与“间接条件”。创立数学实体建模实践,设计贴近新疆文化的题目,如 “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利润计算”“太阳能板安装角度与发电量关系”,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题干中的关键词提取法,如训练学生识别题目中的 “限定词”、“关系词”和“隐含条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训练,通过“题目改编”活动,如将原题的结论改为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原题“已知a+b=5,求 ab 的最大值”可改编为“已知 ab=6,求 a+b 的可能取值范围”。

3.创新学生课堂学习新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必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生互动平台,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而且时常还会有新的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适时放手,与学生互换角色,学习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平均留存率高达 90% 。由此可见,适时放手,让学生担当“小老师”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 心理支持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在课堂学习训练中采用渐进式任务设计,从短题干、低难度题目逐步过渡到复杂题目,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创新合作学习模式,组建跨民族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减少语言焦虑。例如,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合作解析题目,互相补充语言与数学思维优势。

此外,老师更应关注新疆班学生因为异地求学导致的心理落差。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大、自信心弱、自卑感强、学习勤奋刻苦,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爱举手发等特点,因材施教,及时进行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建设;通过学案,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领悟概念、定理的基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学科学习的自觉性;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使用好错题集,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剖析自己错误的原因、解题方法的优劣、解题过程的优化,提高民考民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策略实施,实验班学生数学读题正确率提升22%,复杂应用题得分率提高18%。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因汉语基础薄弱导致长期学习困难,需进一步探索“语言+数学”融合课程设计。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文化背景差异,避免因题目情境陌生化影响读题效果。

四、总结

新疆内高班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提升需结合语言强化、思维训练与文化适应多维度策略。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实现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专注听讲,教师除了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还要逐渐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课堂上增加富有新疆民族特色的事例,从情感角度缩减与学生内心的距离感。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学生才会聚精会神的听讲,成绩才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任中美.新疆内高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中国民族教育、2007,( 4) .

[2] 王小明.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 [J]. 数学教育学报,2019 (3): 45-49.

[3] 吐尼沙古丽·买买提。新疆内高班数学教学中的文化适应性研究 [J]. 民族教育研究,2020 (4):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