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引领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小娟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大单元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打破传统分散式教学模式通过主题贯穿、内容整合、活动联结方式构建系统化学习体验。然而实践中仍存在理解偏差、实施不力等问题,立足初中美术教学实际分析大单元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索优化路径提出实施策略,旨在推动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

当前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许多教师仅将大单元理解为内容简单拼凑或主题简单串联,缺乏对内在联系深入思考,教学设计往往停留于表面整合未能真正体现单元内部逻辑关联,导致教学内容虽然形式上归为一个单元,实质上仍呈现碎片化状态。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普遍,教材解读不透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学校内外部资源衔接不畅,制约了大单元教学有效开展。教学实施中缺乏灵活性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动态调整,课堂互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评价机制僵化同样困扰着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发展,现有评价体系多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成长轨迹,评价标准单一主要聚焦技能掌握程度,缺乏对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等多元素养评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渠道不畅通校本研修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难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跨学科融合意识淡薄学科壁垒明显,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协作机会,导致大单元教学主题拓展受限内容深度不足。

二、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优化路径:设计与整合

优化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需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主题,围绕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维度构建内容体系。教学设计应遵循主题贯穿—问题驱动—活动引领—成果展示逻辑脉络,形成完整学习链条,主题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富有时代气息,具备拓展空间便于引发思考与探究,内容组织需注重横向联系与纵向衔接,确保单元内部知识点、技能点有机联结,不同单元间形成螺旋上升结构。活动设计应突出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资源整合需立足多元化视角拓宽资源来源渠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价值,深入解读教材编排意图与内容逻辑发挥教材主导作用。

赣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朴民间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主题式整合构建学习情境,引入赣南客家围屋为情境导入,组织学生观摩围屋建筑特点与装饰纹样,探讨其背后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拓展至赣南纸伞、客家蓝染等地方民间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特点,学习过程中安排实地考察或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工艺,感受非遗魅力。教学活动能够设计“赣南民间美术寻宝记”项目,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各自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深入开展调查,通过走访采访、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最终创作一件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作品。结课环节组织“我眼中民间美术”主题展览,学生不仅展示创作成果,还担任小讲解员向校内外人士介绍赣南民间美术特色与价值,真正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促进文化自信培养与审美素养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领悟民间美术质朴之美,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精髓。

三、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创新与评价

创新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方案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讲授模式局限,项目学习法将单元内容整合为完整项目,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完成系列任务,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艺术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学习动机促进深度理解与内化,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探究、交流展示,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利用技术展示艺术作品细节,通过数字绘画软件拓展创作手段借助在线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教学组织应关注动态生成性保持适度开放性与灵活性,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营造民主平等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构建科学多元评价体系是确保大单元教学质量关键,评价主体多元化,全方位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建筑风格”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建筑时空之旅”主题项目贯穿整个单元 , 初始阶段引导学生观摩赣州古城墙、腾王阁等本土历史建筑,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外经典建筑,形成古今中外建筑风格初步认知。学习过程转化为建筑探秘家族探究活动,学生按兴趣分组讨论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类型,每组负责收集整理建筑特点、文化背景等信息,制作数字化建筑档案。实践环节组织“未来家乡”建筑创意设计,学生基于前期学习成果,融合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构思符合家乡文化特色且具未来感建筑方案,通过手绘效果图、立体模型或数字建模等多种形式呈现创意。成果展示采用建筑师沙龙形式学生轮流担任建筑师角色,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理念与创作过程,其他同学则扮演评委提问点评,评价环节实施多元立体评价不仅关注最终作品质量,更重视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占比较大,同时邀请美术教研组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甚至建筑领域专业人士参与点评,形成全方位评价反馈激励学生持续探索建筑艺术魅力。

结论:

新课标引领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认识、设计优化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分析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现状与挑战,提出设计优化与资源整合路径探索实施创新与评价改革策略,促进大单元教学理念落地生根。教师应树立整体性视野强化主题意识,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大单元教学价值,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新课标理念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莹 . 初中美术基于模块整合的单元化教学实践 [J]. 科学大众 : 智慧教育 , 2023(6):0053-0054.

[2] 陈莺 .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 [J]. 文理导航 ,2025(7):52-54.

[3] 阎永华 . 初中美术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刍议[J]. 2024.